董治安简介
2020-10-09 14:01:39 52
董志安,1934年7月生,江苏江苏徐州人。他于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山东大学先秦汉时期从事中国文学和文学研究与教学。自1992年以来,他享受了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大学古籍组织研究所所长。他目前是山东大学文学,历史与哲学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的学术兼职工作如下:从1983年10月起,担任国家古籍收藏研究委员会(教育部)成员;自1992年5月起,担任国务院古籍收藏和出版规划小组(后改为“国家古籍收藏和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自1993年8月起,他担任国务院古籍收藏和出版规划小组副主席。中国“诗经”学会会员; 1991年被任命为“齐文化丛书”学术顾问; 1992年被任命为“孔子文化百科全书”学术顾问;主编; 1997年曾在日本庆应义University大学(文学院)任客座教授,200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学院聘为“ 2003-2004杰出学者访问”。发表著作《先秦文学》和《先秦文学》,《汉代全书》等10余部著作80余篇,编纂并出版了高衡先生的著作。紫彤家汇典》。
一。专着
“古代人物同家会店”(集高恒先生的遗产,齐鲁出版社,1989年7月)
《太玄经释义》(1989年开始部分出版)
“古代神话”(与高衡合着,中华书局,1963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秦汉时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
《杜甫诗选》(主要参加者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月)
《书上书译与注释》(集体入围之一,齐鲁出版社,1982年10月)
《先秦重要书籍字典》(山东教育出版社主编,《诗经》字典,1989年9月出版,《老庄字典》,1993年9月出版)
“先秦散文的本质”(与王培元合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学》(齐鲁出版社,1994年11月)
《 X子·回孝会笔记》(与郑洁文合着,齐鲁出版社,1997年6月)
《汉代全集》(第1卷和第2卷)(山东大学出版社主编,1999年9月)
《二十五个外来人物传记》(主编,齐鲁出版社,2000年6月)
“中国十大儒学与哲学”(与张中刚合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1月)
《诗经》(夏传才合着,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
二,论文
说到“燕子春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 04)
与吴则钰先生谈“燕子的春秋”时代(“文史哲” 1962 02)
古代神话初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 S5)
孔子与《周易》(与高衡合着,《文学,历史与哲学》,1962年6月)
关于“周易的哲学及其辩证性因素”的两种见解(《文史哲》 1963 05)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文学史与哲学” 1978 06)
重读《中国文学史纲要》(《文史哲》 1981年04期)
贾谊批评家传记(1983)
欧阳修批评(1984)
汉赋与经学联系的探索-从杨雄对大赋的否定谈起(《文化史》 1990年05期)
从古代神话到历史传奇-谭Yi和侯Yi故事的演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
关于孙子兵法的两个话题(《孙子研究》 1992年第2期)
孔子六经论(1993年3月第二版“古籍整理与研究”)
曾子论-对曾子和曾子历史的历史评价(《文史哲》 1993-01)
高衡先生及其学术成就(《古籍研究》第二辑,1993年3月)
简评《汉赋》中有关“老”,“壮”的历史资料(《道教文化研究》,第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关于X卿著作的若干问题的讨论(第三辑“古籍整理与研究”,1994年10月)
中国现代研究的勤奋先驱──先生高恒(“文学,历史和哲学” 1994-05)
“吕氏春秋”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文史哲,1996 02)
简述范力及其相关文献记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汉代“诗史”三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7-04)
收集汉代文献和编纂《汉代全书》(《文史哲》补编,1998年9月)
齐文化研究文献处理(1999)
对“舜耕立山”的一些研究(《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02)
汉代文献收藏与《梁汉全书》编—《梁汉全书》(1999)序
齐文化研究录像带(“中国古典文化” 2000-01)
“史书”被称为“诗歌”(《第四届石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7月)
关于从词到赋的演变(2001)
高衡先生及其《周易》研究-纪念金圣石逝世十五周年(《文化史》 2002年01月)
汉代文献的传记与注释-“汉代完整书”杂辑之一(“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用“诗”看待赋,用“诗”引述赋-汉代“诗史”阅读札记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3期)
汉代经学三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汉“义”的传承与“义”学的演变-“汉代传经学概论”之一(“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汉“蜀”的传承与“蜀”学的演变-“汉书汉书”杂论之一(“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
汉代“食”的传承与“食”学的演变(2004)。
高衡和21世纪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