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尴尬的发言者
2020-10-20 05:14:39 81
一方面,他承认,“在全国青年轰动性解放之后,中山先生所赞扬的'思想世界的空前变化'才发生。”另一方面,他坚持认为“五四”运动确实是对整个文化运动的历史性政治干预。它使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士之先生于1919年4月底赴上海,欢迎美国导师杜威先生访华。 5月6日,他从上海报纸得知北京的学生暴动。 5月7日,他收到了新文化运动另一位领导人陈独秀在北京的来信,汇报了“五四”运动的细节。此时的胡适,恐怕这次学生运动会对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是他回国以来一直在努力的事业。
尽管他后来成为政治上的“跨河典当”,但当胡适于1917年首次回到中国时,他的确发誓要“二十年不谈政治”。他从事文学革命。胡适认为,文学革命只不过有两点:(1)“用白话作为所有文学的工具”,因为“死作法不能产生活生生的文学作品”,“文学革命的动向,无论是否古老”。或现代的,中文的或外国的,可能都是从“文本的形式”开始的,并且可能首先需要语言,文字,风格等的解放。”(“新诗”)(2)崇尚“人类文学”,这个口号来自胡适,它被体现为“易卜生主义”,即“有时您觉得世界只关乎您,而其余的则无济于事……如果您想造福社会,最好的方法是就是要善待自己。这种材料被植入工具中了……那时,我真的感到整个世界就像是一艘撞船在海上沉没,最重要的是要保护自己。” (“易卜生主义”)从这些命题中不难想象,胡适志博士在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和人民大规模反对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实际上,胡适在“新青年”中的同僚绝对不是激进的。他的《论文学改革》和《文学革命的建设》没有陈独秀关于“反对者一定没有讨论空间”的主张那么武断。钱宣统没有这样尖刻的建议,“从恶魔和桐城荒诞中学习的荒谬选择”,但由于他是发起者,当时的舆论一致认为他是新文化的领袖之一。运动中,林'的两篇文章都是有名的。恶毒小说《景生》和《恶梦》也把胡适当作攻击的目标之一。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胡适在“ 5月4日之前”时期的历史地位。尽管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与个人无关,但他仍在一篇评论1940年代“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蔡先生,正是那个人。当时负责思想和言论。人们。”胡适后来自豪地说:“从白话来看,如果没有'胡氏直陈都秀',至少要晚20或30年。”
具有这种思想和地位的胡适志于5月29日回到北京,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胡适返回北京的言行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矛盾:敌对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法的拒绝使胡适成为5月4日浪潮中令人尴尬的发言人。
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那天晚上,胡适写了一首抗议诗《权威》,写着《奴隶一起工作》,终于让“权威击倒并活下来”。倒下!”这首诗于6月29日发表在《每周评论》(第28期)上。在同一期刊上,胡适还撰写了一系列“报告”,这与他一生的温柔诚实风格背道而驰,他非常讽刺和讽刺。“爱与痛”向被监禁在警察局的陈独秀表示敬意:“我们想对他说的是:'爱国主义和正义的报酬是痛苦,而爱国和正义的条件是爱国主义和正义是要忍受痛苦。”“房间与监狱”直接引述了陈独秀的名言:“我们年轻人必须下决心离开研究室进入监狱,离开监狱后进入研究室。这是生活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生活。”五四运动后,社会上流传着谣言。据传“新高成员傅斯念和罗家伦被安福俱乐部收购”。 “他值得”,“安福是什么?他也值得买这两个高贵的年轻人!”
但另一方面,胡适也是一个开放的“恢复者”。他对学生说:“单用罢工作为武器是最不经济的方法,也是最糟糕的策略。重复使用罢工是学生运动破产的体现。敌人虽然无害,但损失惨重。”在傅斯年,罗家伦,段锡鹏等早期学生领袖的影响下,他们纷纷撤离体育中心,对五四运动表示了感想,例如罗家伦认为五四运动是失败的。运动,“罢工”,“三到五次请愿”和“一次又一次的街头旅行”都是“无聊的行为”,是“毁灭性的学者”。“学生的长处都彰显出来,但缺点也很统一。傅斯年与胡,罗等人一起要求将北京大学迁至上海,并讨论了“谁不应该去”,但沉银模和其他负责学校事务的人则谴责其“打算拆除”。 5月4日运动一周年之际,胡适和蒋梦麟联合发表了《我们对学生的希望》,表达了他们对运动的态度:“荒诞的中老年人遇到了麻烦,但他们要求未成年学生放弃他们的学业。浪费时间进行干预和纠正是世界上最不经济的事情。”
多年以后,胡适讨论“ 5月4日运动”时,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双面面孔”理解。一方面,他承认“轰动一时的民族青年解放后,只有中山先生称赞他。”思想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五四运动的永久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28周年”)另一方面,他坚称五四运动“实际上是整个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的政治干预。它把文化运动变成了政治运动”( 《胡适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