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说课稿
2021-10-18 20:06:06 7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说本课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的选择”这框题是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回顾,说明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惟一正确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这框在第二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第一框内容,又为第二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做好知识准备,是第二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次,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理解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辨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辨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三个代表”的意义,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再次,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为,本框是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回顾,说明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涉及中国现代历史较多,要结合有关史实分析中中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得出这一科学结论。第二部分:说教法1.问题教学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驾驭和引导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问题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解决各自的问题,以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目的。2.知识嫁接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通过寻找新旧知识间的最短距离进行知识嫁接,以旧知导新知。”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寻找学生已有历史知识与本课知识的最短距离组织教学,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图示教学法。适时地利用图示的直观性,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图示把“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的掌握和落实。第三部分:说学法现代教学思想尢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读书自学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认识。本课注意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同。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2.讲授新课“历史的选择”分“日出东方”和“开天辟地”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日出东方”,按时间顺序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讲授时,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的中国人感悟到什么?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那么谁能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2)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领导核心。讲授时,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肩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第二层次“开天辟地”,主要讲述了五方面内容。(1)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讲授时,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最后一自然段,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教师利用图示展示出来。(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5)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注意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3.归纳小结我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内容。(1)一个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一个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4.反馈练习我围绕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道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和能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以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练习: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三种建国方案”,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前两种方案行得通吗?为什么?(2)为什么只有第三种方案方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并最终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