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宝简介
2020-10-09 13:57:00 81
常宝,1964年7月生,安徽汉山人,汉族。从1982年到1985年,他担任小学老师。他于198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于1995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一直在学校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9年11月至2000年6月,他在香港教育学院担任教学顾问。从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他是高丽大学中文系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汉,魏,金,南北朝的文学史以及唐宋时期的诗歌鉴赏。发表专着9篇,发表论文60余篇,重点研究了楚辞,历史文化与文学,诗歌解释三个方面。
1.主要工作
《楚辞与原始宗教》,东方出版社,1997年
《刘勇》,大连出版社,1998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唐宋部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学史》(先秦至唐五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文学史》(先秦至唐五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孟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唐宋词中的旧时与明月的情感与生活》,东方出版社,2007
《原住民文化与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与话语的形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2.主要论文
《李骚与巫术仪式》,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司马迁批判精神的起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
“更多的情感,迷恋和仇恨-《迷恋与幻想》读书笔记”,《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
““上下搜索”:牺牲仪式”,《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
《爱情历险记:从汤显祖到曹雪芹》,郭长宝,郭英德,《红楼梦》,1997年第1期
《作为女巫历史文献的天国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
《王国祭祀简论》,中国诗学,1997年第5卷
“关于“风”演变的考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刘勇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东方丛书》,1998年第3期
“对“与伊拉克的缝制和缝制与缝制的解读”,文学史知识,1998年第8期
《古代文学理论如何成为现代学科──回顾与反思》,《中国书评》 1998年第11期
“迷失在天堂的蝴蝶”,文学和历史知识,1998年第12期
“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些看法”,学术思想评论,第四辑
“困境与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模型外的陈述:评聂世乔教授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文学史研究的阶段性综述与再讨论-《中国文学史汇编与郭玉恒教授历史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号
“温暖:作为生活的证明-“春江花月夜”的精神体验”,《文学史知识》 2001年第5期
“关于原住民文化和文本研究的一些想法”,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月亮映在万川,各有其境:李白与苏Shi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文学史知识》 2001年第10期
“从“铸造三脚架大象”到“植物,树木,鸟类和野兽的名称”-古代动物形象的文化功能浅议”,《新亚洲评论》(香港),2002年第1期
“焦虑的心灵和破碎的世界:对李贺的《李平箜篌篌》的解读”,《文学和历史知识》,2002年第1期
“从诗歌和历史的起源看“表达意愿的诗歌”的文化内涵”,学术,2002年第2期
“思想还是姿势:李白的儒道思想的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周公摄政王与周政教关系初探”,《史学月刊》 2002年第5期
“乡愁的一种特殊味道-周邦彦的《苏木哲》分析”,《文学史》,2002年第7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杨艺《李渡诗学》的阅读思考”,《中国书评》 2002年第6期
“在绝望中摇摆的意志和激情”,文学和历史知识,2003年第1期
“残莲听雨的魅力-李商隐的“无题”(昨晚的星星和昨晚的风)欣赏”,《文学史》,2003年第3期
““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学家的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 2003年第4期
“山河间的突兀与延误:孟浩然与王伟的两首诗的解读”,《文学史知识》 2004年第4期
“左传”起源于历史学家的“谣言”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左传的梦测故事中的血统概念”,《中国语文散文》(韩国),2004年第26期
“眼泪就像征服灵魂的灵魂”,《文学与历史知识》,2004年第6期
“弱者:等待后的等待-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文学史知识》 2004年第7期
“有效的思想贯穿整个山茱el”,《文学和历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因果和象征主义:左传的双重叙事逻辑”,《中国研究丛书》(韩国),第16辑,2004年
“关于古代历史学家的出现及其文化意义”,学术界,2005年第3期
“失去沉默的爱”,文学和历史知识,2005年第4期
“经典与学术:意义的产生方式”,《中国书评》 2005年第9期
“战国政策文体研究”,《中国散文》(韩国),2006年第28期
“水的“悲”的三重境界-何朱“青玉案·凌波不能横塘路”解析”,《文学史知识》 2006年第3期
“左传小说的合理意识与历史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
《关于《史记》中的“太师公”与“共同看法”的研究》,糖都学术期刊,2006年第5期
“长江以南,一个永恒的故乡”,《文学史知识》 2006年第10期
“先秦绅士文化与礼岩传统”,《李云学术期刊》 2007年第1期。 2
“先秦寓言的起源与修辞功能”,《中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3期
“等待是生活的一种姿势-读李鹤的《苏小孝墓》诗”,《文学史知识》 2007年第3期
“穿越现实和历史的悲伤:读杜牧的早期鹅诗”,《文学和历史知识》,2007年第4期
“关于古代动物图片和相关文献”,文学与艺术研究,2007年第6期
“梦见朦胧的扬州:读杜牧的《钱怀》诗”,《文学史知识》 2007年第7期
“论“庄子”,“卮言”意为“有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读袁震的《悲哀三部曲》(上)”,《文学史知识》 2007年第9期
“诗歌解释的可能性和局限性”,郭长宝,侯文华,杰作鉴赏,2007年第9期
““老子”风格的起源“,先秦汉书(台湾)2007年9月第8期
“略论“周易”占卜的由来和特点”,《搜索》 2007年第10期
《论语的风格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虚荣世界中的梦游者:读李白的《南方都市》”,文学和历史知识,2008年第5期
“论“尚书”风格的文化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
“李商隐诗歌《花下醉”分析”,文学史知识,2009年第1期
“在南台饭店的墙上看江诗诗”,《文学史知识》 2009年第5期
“李鹤“剑金酒”解析”,文学史知识,2009年第6期
《论<尚书>典墨》,《中国文化研究》 2009年第3期
“读刘勇的“密县贤”(年度人物)”,文学史知识,2009年第10期
“从秋野的深处呼唤:对李赫的诠释“南山田中”,文学史知识,2010年第1期
““春秋审判权”:汉儒话语权的构成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魏学,儒学,儒学,古史与善—聂世桥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0年第8期
“每张纸条上都是求人的旗帜,请尝试解释李和的“秋天”诗,《文学史》,2010年第9期
“秦王上天的幸福与悲伤:读李赫的《秦王喝歌》”,《文学史》,2011年第1期
“树木和花朵在哪里漂浮?-读严复的《夫人》。陆秋华辞录《诗》,文学史知识,2011年第2期
“对“老子”风格的考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进行项目
“早期历史传记和原住民文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
“先秦时期散文风格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8
“先秦散文史”,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2005-2007
“仪式与音乐创作以及西周文学的产生与编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