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话题的议论文
2021-10-07 07:03:33 25
闲聊中,朋友说,水无形、无味、无足、无骨,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并要我以水为题目,写散文一篇,我欣然应允。
关于水,我想说的最多的乃是水之品性。在我看来,水之品性有六:
其一,水有无暇的品格。我们常常描写水时,说水晶莹剔透,温婉如玉,说明水之纯洁。有人问“浑水猛兽”、“大禹治水”作何解释,我说,水之本来面目是纯洁的,是外部环境污染了水,把一滩水给搅浑了,遭到了水的反抗。古人云“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足以说明水之品性之纯,要不怎么把“善”于“水”连在一起。我们当该学习水的纯洁性,不该把自己品性污染的花花绿绿,更不该把“人之初,性本善”,在人的逐步成长繁衍出恶的一面来。
其二,水有坚韧的耐性。孟子说“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就是说水这个东西,遇到困难不气馁,如果前面有坑,不把它填满是绝不罢休,足见其坚韧的耐性。成语“水滴石穿”,说明水具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格,以其柔弱的点点滴滴,长年累月,穿透青石。我们当该学习水的耐性,不该遇到困难就低头,遇到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就缩头,做事业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坚持不到底,没有水的“不盈科不行”精神。
其三,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如朋友言,水无形。把它放在玻璃杯里,就是圆柱体,放在方形的器皿里就是方形,放在不规则的容器里,就是不规则体,变化无穷。即使有人人为地让水往高处走,引水上山,但其水的柔性、水的纯洁性、水的就湿、就下性没有变。也说明水能随形就势,适应各种规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也该学习水的这种适应精神,要学会适应环境,当回头时得回头,不死牛顶墙,乃至头破血流。
其四,水有克强的本领。水至柔,却可以克刚。即使再强硬的东西,水也可以湮埋它,可以冲垮阻挡它的坝堤。因为水柔弱,大多数人狎而玩之,往往溺死者无数。火炎烈,人望而生畏,则死于火者少,所以古人治政提倡“宽猛相济”。我们当该学习水的柔中含刚、以柔克刚精神。
其五,水具有孕育生命和生机的活力。科学家说过,阳光、空气、水是生命的三要素,足见水是孕育万物离不开的东西,足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三天不喝水。
一个地方如果失去了水,绿树小草将黯然失色;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水,也将缺乏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常说“青山绿水”,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强调的就是水的重要性。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多么美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向往。因此我们务必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水是我们的生命维系,生机动力。
其六,水具有诗人般浪漫情怀和伟人般博大胸怀。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乐水,说明水是灵动的,是欢快的,是有悟性的。古代诗人的笔下,水具有浪漫色彩。李白就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苏轼描写西湖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也写过“小石潭记”,文人墨客关于写水的妙文佳句不可枚举。水也是博大的,地球上四分之三是水。孟子曾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我也曾经看过大海,莽莽苍苍,一片汪洋,一望无际,看过大海,那才知道什么是水,才感觉到什么是博大。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一下水的灵动和浪漫,学习一下水的博大与坦荡,以此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态。
水,我顶礼膜拜的水,在你的身上让我们看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