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2021-12-22 13:57:33 17
篇一: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许康锐
第一次与壶口瀑布相会,是在一个夏天。
还未到瀑布便被壶口来了个下马威,半路上远远便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揉和水拍岸石的巨响,撕扯着树木,散下一树繁花。此番汹涌浩大,让我的心顿时收紧了,好似听到由壶口奏响的交响乐,暗地里“扑扑”地跳。“一切美好的呈现,总有一段坎坷不平的旅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约开了三十分钟,便随人流来到瀑布,找到一个制高点,一览瀑布之壮美。
壶口的石,是坚韧险峻的石。上游的石,大多是青灰色或淡墨色,齐齐地卧在平坦的水面上。有秀气的,有突兀的,有奇丽的,有怪异的……分布在不同的角落;中游的石表面被冲刷得平缓无瑕,丝毫不畏水的冲击,水都顺势而上,从石下滑过,到瀑布边缘。石生在瀑布崖壁上,好似要被连根拔起,但它们并未跌入旋涡,仍挺拔刚毅。江河流过,画面变得猛烈而激昂,石好似化身为英雄的气魄,夹杂战争的纷乱、历史的开阔,经历千年的锤打,依旧炽热,在岁月的风雪之中莞尔一笑,成为了永不褪色的一腔热血。
壶口的水,是刚柔相济的水。刚开始,水流平坦而昏黄,云雾映衬着水面,显得朦胧而又神秘。往后,拥挤的河道把水收束起来,如同万马奔腾,推推搡搡,水声雄壮,是澎湃诗意下的天籁之音,一缕雄美的魂魄跌宕在这奔腾不息的水流中,鸣起不休的绝唱。而黄浊的水还未来得及多想,便齐齐地向“龙槽”里跌去,这水先是在石壁上一磨,又敲到对面的石壁上,如泼墨般深刻有力,随后四分五裂,流到石缝中,山流中,溪流中……这时的水收起了他们勇猛的势头,宁静地流淌,越过九州五岛,滋润天地,祥和可亲,一丝柔情在水中涌动着,蜿蜒陡转,带来一路的静谧。这水之中,是多少年来日夜流动的浊流,我这一生都抵不过这瀑布一瞬的脉动!这水流过的地方,是它一世的印记。为人处世,不也应像这黄河水?遇刚则刚,则强则强,而又以柔克刚,以刚柔相济的心态走过人生,才不留一世的遗憾。
壶口瀑布,在跌宕起伏中才展现出自己的壮美,而人这一生一世,都是在跌跌撞撞的挫伤中练就的,只有在人生境遇之中逆生长,才可活出特色的人生!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一路治到晋陕两岸的险谷,被一块巨石拦下,而水在谷中奔腾而下,越积越多,正要满溢为患之时,大禹挥动神斧大喊一声:“开!”巨石被一分为二,中间断开的部分飞溢下来,聚而成了壶口瀑布。而这些传说,无不显露出中华民族不畏险境、逆流而上的精神。
好一个壶口瀑布!好一个黄河之水!不由惊而叹服,当我遇见你的时候,天地之间,好似只剩你和我……
篇二: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刘泓凯
动身前往都江堰,想象着大浪淘沙的岷江与高耸的石壁堆出千层雪浪,感叹人与天地的千年抗衡。
都江堰让我们失望了。
仅仅是在宝瓶口,水才是真的奔涌而来。这里,水道突然变得高陡幽狭,流水还没来得及思索,便 猛地切下去,咆哮着,呼喊着,簇拥着。眼前只剩下飞漩的碎浪与朦胧的薄雾。我兴起,伸手想抓一把,却被浪沫扑了个满怀。
跨过宝瓶口,江面忽地似一幅画卷平铺而去。对岸是山崖,被层层绿意笼罩,这一陡,却毫不影响流水从从容容地淌过。山水相接,水天连片,却有阔潭探幽之韵。此岸,石栏边多是圆滑的连成一线的巨石,如被镶上一排石球。江水不时调皮地冲上巨石,又顺着圆石缓流,颇有山水抚石、石送山水的浑然一体。这都江堰,不见针锋相对,却有和谐一体。什么力量使它千年不倒?
走过索桥,穿越重重密林,阳光下一寺格外幽静:二王庙,人们为祈求水神和纪念李冰父子而筑。神像面对岷江,中间那高冠的便是李冰,略弯的脊背,凝重的神色,高高在“上”却矜持不扬、低调无争,大约是祖父的模样,睿智而深沉的目光注视着川流不息的岷江。也许他从何处传得治水之方,将这一江春水治得服服帖帖。我怀疑,如此仁厚何以治水?那份平静却不容质疑。
蜿蜒的松茂古道通向玉垒山顶。登顶时余辉晚照,俯看都江堰,鳞鳞的江水被暖融融的金黄包围,泛起谐和的黄晕。人们对阳光似乎总有一点向往,一时心潮涌动,不知所措。宝瓶口也不再惊心动魄,都江堰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它是否正为自然而生?
江水不断伸展、拉长、消失。思绪飞散。若李冰站在此处望江水作何心境?那时,岷江携千沙万浪,从永恒翻流而来。李冰注视夕阳,而众官民愁苦。良久,他一抬头,指向江水,画出一道。“就沿江水之势依山而造”,他目视前方,目光坚定。
原来,李冰是智慧的,他懂得顺势而为。
原来,都江堰也是智慧的,它懂得天人合一。
我们都误解了都江堰。都江堰不是人定胜天的法则,而是天地与“我”共生的和谐。这便是千年不倒的秘密。顺应水势,才能创造千年古迹、创造不朽文化。
同样,顺应了自然,才顺应了文明。
又绕一弯,都江堰已彻底淹没。然而,我分明听见了岷江流水,它流在我的心上。
篇三: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雷济铭
阳光斜斜地钻过墙角,拂过青黛砖瓦,在我的眼中缓缓流过,流出闪耀光辉的历史……成都的宽窄巷子,便这般铺排在我的面前。
出发前,一位朋友曾劝:“还是不去为妙,那里不像历史名城的样子,街边的食店听说喧宾夺主,没什么可看的。”我只是点点头,心中却不曾有返回的打算:成都见过了战火,闻过了硝烟,经历了风雨,但却依然有自然而沉稳的神态。或许,这两条诞生于康熙年间的小巷,就是最完美的答案。
巷道尚未进入,一堵嵌着几件家常什物的白墙映入眼间。陈旧的收音机上,笨重的旋钮如老眼般竭力注视日新月异的今天。上方蒙满灰尘的挂钟内,粗长的指针已定格于那个似远似近的时代,但它们却仍坚守这一番天地,犹如不离不弃的守护者。
再次走近巷内,一扇朱红的大门静默在眼前。古铜的门环已失去往日的风采,但它也未被喧嚣夺去。或许是某位富商有意远离以前的官场,才到此处,封上浮躁的心灵。从树叶狭小的缝隙内,投下一束恬静的阳光,时过而境迁,门已紧闭,飘荡的,只有一份安然与久违的寂静。品味这久违的静,真好。
宽窄巷子内,仍有数家戏院。心怀向往,我步入了成都人生活的深处。一只淡绿色的长颈茶壶被舞者熟练地把玩着,时而优雅一倾,时而猛地一提,千百年的手艺便这般一寸不断地流传着,闪着耀眼的光辉。变脸的演者依然用镇定而出神的神情,头一甩,面一晃,用灿烂的文化演出和谐的旋律,与整齐划一的鼓点和激昂的音韵相融。我见状,已如霹雳击中般猛地放下茶杯,将靠在软椅上的背忽而挺起,双手一拍,似乎我已放下城市的车水马龙,用眉宇间的羡慕为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表示敬畏。
走出戏院,一块“掏耳朵”的招牌忠实地立在一条优雅铺展的砖道上。老者不慌不忙地靠墙而坐,眉头自然地舒展,鼻尖随和地微耸,好像他对顾客的多少漫不经心。我又步入一家“小龙翻大江”的火锅店,里边翻动的水帘滑过我的掌心,几缕清凉遍布心间,碗筷和谐地碰撞,叮叮当当的韵律掠过耳旁。原来,这便是成都人的生活,这便是成都人宽容自得的心境。
此时,我转念一想,似乎不无道理:宽与窄,不过是相差几分。看它宽便宽,看它窄便窄。成都人把一切磨难看得宽了,心自然就宽了,自己眼前的路就不窄了。成都人为何能有超然的心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宽窄巷子内外,虽有都市的热风呼啸,但这些不紧不慢的人,用内心的恬淡将这条巷子装潢成陶渊明笔下的南山,装潢成历史与文化相融合的世界。
或许人生亦如此。想让内心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成都人的智慧,既是以平静拥抱生活,又是以宽容的心面对世界、热爱世界。
当我遇见这两条小巷,内心是静而宽的……
篇四: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邱童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飘落在道道车辙中,沿翘起的马头墙扬起又洒下,点湿了木雕的窗棂和窗前的茉莉,给静谧的婺源披上朦胧的霓裳。细雨伴着花香漫无边际地向连绵的远山飘荡,碧绿的树桠承不住这多情的雨丝,一汪雨露倾注下,惊起了栖息的鸟雀,扑扇着的浅棕色羽毛,将柔柔的情丝送往远方。
慢慢悠悠地穿行在小巷间,仿佛在历史古老的角落里游荡。起伏错落的粉墙黛瓦,早已被岁月的烟雨冲洗得斑驳,灰暗的墙角中生长着绿油油的青苔,拼命吮吸着云缝间泻下的阳光。如米小的苔花悄然生长着,蓄了满腔的力量,只为一瞬的绽放。它很渺小,只有微不足道的力量,只照亮了春的一隅,但它却不甘,它的一生造就了描绘整个春天的一笔,亮丽的一笔色彩。世间万物皆是如此,何谓信仰,何谓力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空气中的微芳柔软了心灵。
时光在青砖小路上走得很慢,生怕溅起卧在婺源深邃眼眸里的泪珠,生怕扰了风和云喃喃的细语。
轻轻地,微风轻轻地传来音韵;软软地,草芽软软地铺满大地。寻声而去,是傍在山腰上的一间老屋,一位老婆婆缓缓转着石磨,悠悠哼着清婉的小调。门前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卧着一只花白的猫儿,眯着眼小憩。黄豆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老婆婆端起豆腐,搁于一旁,静静驻足于屋前,望着门上的木雕,是几团柔柔的白云。山风传来草木的气息,白云依偎着山,徜徉在澄澈湛蓝的天宇里。老婆婆的举手投足间,舒缓自如,浅浅的笑容里有一缕仙气,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却是暖暖的阳光最喜欢逗留的地方;她又散发着人间的烟火气,从容纯朴。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里的一切为何都是最纯粹净美的?也许,风中会有答案。
不知不觉间停于一丛花木前。浅紫的花瓣姿意绽开,花蕊是暖暖的鹅黄,一切似被远古的烟雨沾湿又晕染过一般,平实柔软。身后的屋子在雨中模糊了,静悄悄的似是无人。玄色的瓦檐,灰白的墙,淳美又质朴,简单又浓郁。门前的花草开得姹紫嫣红,是生命的活泼与不凡。想起“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斑斓里朝圣黑白”,不禁久久回味着其中的哲思。婺源居民钟情于祖先留下的黑与白,不敢遗忘那份千古的平淡纯真,但也喜爱斑斓与色彩。文化本就是一个不断传承,又不断演变的过程,历史的墙在与现实生命的活力交融,造就了醉美的篁岭。在门前呆呆地站了许久,我与这户人家素昧平生,这主人留下的花草笺却成了美丽的际遇。想到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里说过:“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吧。”雨渐渐停了,阳光愈发灿烂,那花已成为身后温柔的背景,我的心也被似水温情湮没。
天地间的一切被山雨洗涤得明净大方,天空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篇五: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李亦璇
穿行在江南水乡的灰瓦白墙,小桥流水木舟之间,仿佛一呼一吸都充满着江南水乡独有的如水气韵。就这样,我遇上了你。
——题记
听着江南的温婉小调,吴侬软语在我耳边呢喃,总会让我想起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想起周庄的美……
正是烟雨氤氲的天气,衣裳湿漉漉的,眉毛、发梢也在不知不觉中湿润了。绕着水乡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古镇的,都是湖水。河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这世间的千姿百态,也映衬着周庄古镇的古朴典雅。整座周庄古镇都依偎在水的怀里,像是水中滋生的一朵白莲花,是那样的清新淡雅,又带有几分神秘感。给周庄古镇平添了一种古典意韵。
空气中是江南一城烟雨的潮湿。行走在这江南水线最美的一隅,我那颗酷爱旅行的心又装满了周庄古镇的温柔气息。
河汊上,有专门供游人租用的乌篷船。船儿缓缓地贴着沿河人家的窗根儿移动,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船夫划动浆发出的响声“咿咿呀呀”,窗外的风景明明暗暗。青砖黛瓦,灰檐白壁,都静默在一片潋艳的水波之中,船夫悠悠地摇着橹,不慌不忙,怡然自乐,搅碎了水中倒映的房屋、沉默的石拱桥,还有那些红花绿竹。
忽然,船打了个横,减下速度,进了一个名叫“沈厅”的大院子。船夫下了船,走进厅内,熟悉地与厅里的人打招呼。
“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这说的便是“沈厅”。明朝江南的首富,周旋于名利场的名商——沈万三。这“沈厅”便是他的宅子。“沈厅”内的装饰都是简朴的,全然没有那种富丽堂皇的气派,更令人难以相信这里曾居住过一代首富。他深知坐拥万贯家财会带来麻烦,他弟弟曾劝过他“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但他仍是未能躲过金钱的害命,坐拥那万贯家财,享受着荣华富贵,却给沈万三招来了灭顶之灾。到最后,却也只剩下这偌大的宅子。
独坐在乌篷船上,静静地沉思着。沈万三最终家世没落,却也印证了《道德经》上的那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坐拥万贯家财固然是好,可到最后回首往事时,却又是少了份生活的情调。又或许,享受荣华富贵又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导致最后不能如己所愿、得己所偿,回首那岁月的光辉,也能给我们带来些教训:隐退收敛,多些谦虚与礼让,少些锋芒毕露与针锋相对,才会保其自身,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穿行在这如水的周庄古镇中,去感受岁月静好、生活本味。当我遇上你,透过陈旧的青砖白瓦,去汲取历史的教训,去回首岁月的光辉,去感受人生的哲理,去读懂周庄的故事,你会读懂很多、很多……
篇六: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冯子言
匆匆赶往旅馆,又匆匆坐车前往,我只想趁着清晨的温暖与你相遇。当我遇上你,道意浓浓的茅山,世间百态都融成你的模样。
当我遇上你,茅山,我便懂你的“地之道”。我盘山向上,途经亭台阁楼,十步、百步,远远望见一汪牌上刻着“喜客”的泉。起初尚未靠近,便听得“咕,咕”的声响。走近喜客泉,水面上时而会冒出水泡。当它破裂时,在平静的水面上拉出一条长长的涟漪,可“咕”却变为“噔”了,似乎有人拨动古琴上的一弦。随即却遏止一般,戛然而止,捉摸不透。这声音惊起倚在栏杆上的雀儿,它“吱”的一声,扑腾地向一颗水杉上飞走了。喜客泉的声音逐渐连贯;风掠过树梢,是“沙沙”的轻响;鱼儿从水中探出头,是“咚咚”的微响,与泉水“噔噔”的脆响,绘成一幅有声音的风景画。我伫立着不敢走得更近,生怕游人的脚步扰乱了节奏。茅山以它最为地道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用声音回应他们的喜悦。
当我遇上你,茅山,我便懂你的“天之道”。我沿着逶迤的公路直达山顶,倚着白玉栏杆俯视去,山雾弥散,白茫茫的世界。浮云肆意畅游,时而轻盈得缥缈不定,时而深厚得好像能在上面行走一番。几颗松与杉探出头来,我便以为雾下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细水长流声拂过耳畔,我便幻想雾下是一江东流的春水;高达百米的老子神像隐在雾中,便又觉得老子真的曾在雾中得道成仙了。我将手伸入雾中,雾随即散去,只触到一片虚无。我想:此雾不就是“天道”吗?控制人生,变幻无常;包罗万象,却缥缈无定,便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我遇上你,茅山,我便懂你的“人之道”。顺着小路下到半山腰,迎面而来的是一位老者,肩上背着一篮奇怪的药草,询问了老者得知,这是一种名为乌饭的草,顾名思义,它的草汁可以使煮出的饭变得乌黑。相传,明朝将领常遇春到此地入狱,受尽折磨,他的妻子送的饭总被衙役洗劫一空,常遇春险些饿死。后来,他的妻子将乌饭草的汁与米饭蒸煮后送去,乌黑的饭不引人注目,常遇春得以保全性命。乌饭草便成了“救命草”,每逢佳节,家家煮乌饭纪念常遇春。我悟到:茅山并非那么神秘,它也有人情味的一面。常遇春的赤胆、谦虚,也是映在乌饭草上的吧。我向老人要了一株乌饭草,用纸仔细包好,谢过老者,离去。
茅山便是如此,当我真正去观望它时,它便不是一座山,而是包罗万象的道了。
我下了茅山,回望,不禁感叹,当我遇上你,茅山,世间万物都是你的模样!
篇七: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汪祺航
早赶晚赶,终于赶到了老君山,青山连绵,小溪流淌,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有“山光悦鸟性”的魅力。带着一丝好奇,我来寻访老君山。
老君山整座山都是绿色,茂密的树木在山腰上,偶尔有几座民宅零星地散落在四周,银白色的盘山公路似一条条银蛇环绕,同时还有林间小路和栈道。沿着栈道前行,我见到一个山洞,山洞另一头隐隐有些光亮。我想起了桃花源,我经过这洞后,是否会有新世界呢?带着疑问走进山洞,只听见“滴嗒”声接连不断,原来是石壁上渗出些水来,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滩。我接了几滴水,只觉得凉丝丝的,柔和而平缓,我伸出舌头接了些,又觉得如甘露一般甘甜。我那浮躁的心也变得平和了,我想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永远只会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即使处于令人不喜欢的地方,但依旧最接近于道。
穿过山洞,来到一个充满雾的世界,雾如一碗恰当的白粥,总是让人感到十分缥缈虚幻,而又是夹带着真实的。两条龙互相缠绕在一起,仿佛嬉戏,又似在争夺什么东西,我揉揉眼睛,发现竟然是两块岩石,只因雾太大,并未能认清。我向前走去,发现一个山洞,一块碑上写着这是老君修仙之洞。走进里面,洞里有些暗,里面雕刻着一个老子,他半眯着眼,侧着头,仿佛在思考些什么,石头表面光滑,富有光泽,在灯光的照耀之下显得安逸。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小池。池里面有鱼群嬉戏,乌龟在慢爬,挥动着爪子。此时雾已散,阳光照在池子上,显得五彩斑斓,池旁的一树一草一花全都映在水面。相传这是雨水长期流入而形成的,池旁有两头石雕的狮子,威严地坐着,仿佛在守护于此。
经过小桥,我来到了山顶。山顶上矗立着一座老子像,全身贴金,老子骑在青牛上,表现出一副恬淡闲适的样子。旁边有一排排石柱,上面刻着整本《道德经》,这本书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我感受到大地的清凉,大自然仿佛在向我招手,一花一木仿佛与我轻声诉说。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四周望去——变幻莫测的云,绵延起伏的山,翠绿青葱的树,宁静的环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复杂的政治,老子与自然为伴,与鸟兽为伴,品自然之美味,赏世外之仙境,最终才悟出许多大道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数迷失在城市繁忙之中。我想也只有像老子那样抱朴守拙,坚守这宁静的一个天地,才可最终悟出大道理。
清风吹过,绿叶晃动,一切都随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平静,我只有坚守这一朴素,融身自然,才可理解道之玄妙。
篇八: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陈正皓
楼台静,帘幕垂。烟如织,月如眉。一切心事都卷到邈远的贵州大地,一截明亮,一截晦暗。忆起那一段在贵州的经历,心中只觉得被时光的温暖充盈……
陡坡塘
乘着大巴上山,伴着山风,黛绿色的山影清晰可见,空寂得有些突兀。初入陡坡塘,拾级而上,行走在绿色的竹荫里,盛夏里也能感觉到那蜂拥而至的凉意。只觉得满目的葱郁,都被植入了光的讯息。
沿着湖畔漫步,那沥青铺筑的小路崎岖不平,还真有番“陡坡”的情韵。我依稀听到了淅淅沥沥的水声,一路顺着湖的源头走去,在那树荫的间隙间,我不由得俯下身子,似窥视般地,隐隐约约瞄见了一条细瀑布。再走近些,这条小瀑布的真颜便呈现在我的眼前:那瀑布没有德天瀑布的壮丽开阔,只如婉约派的淑女般含羞,裹挟着白纱丝绸,柔顺自然。
我忽而又望见了湖旁岩石上的丝丝苔痕,没有阳光的眷顾,它就像酒一样,独自挣扎、独自酝酿、独自蜕变。也许,这正是一种望穿秋水后的宁静,是一种不同于凡人的孤芳自赏,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天星桥
刚步入天星桥,那里奇石遍布,石缝之间仅容一人通过。要想走到对岸,就必须踏着小潭间所铺筑的石头,但稍不留神就会陷进小潭中。那小路边苗族老人拎着一萝筐,向游人兜售甘蔗、玉米以及极具苗族特色的小吃。那生长在山石上的仙人掌,青绿中带有几分萧瑟的枯黄,它伸展开紧缩的筋骨,自顾自地加深绿意,却不像有的花那样炫耀、邀宠、灼灼其华,《道德经》中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哲理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漫步到《西游记》中的取景地点——高老庄,只见暗红色的屋顶,青灰色的屋瓦,色彩并不浓重,却无处不透着历代古朝的遗韵。历史的鼎盛,万物的活力,成就不褪色的绽放。
大瀑布
那高入云霄的黄果树大瀑布,壮丽辉宏得像一条从天而降的白帘,洋洋洒洒,迷蒙水雾经阳光照射,竟出现了一条七色彩虹,悬挂在白雾间,绚丽迷人。
那撞击岩石的声音,似千军万马在嘶吼、在狂奔、在搏斗,又时而像春雷般低沉、夏雷般高昂、滚雷般响亮,令人沉陷,令人遐思,令人心生感触。
贵州的印象,它就像一朵婀娜的粉荷,开在岁月芳香的深处。那抹青绿,那番情韵,那条瀑布,它们在遥远的贵州大地大放异彩,仿佛节日里最绚烂的一团花火。
篇九: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刘滢莹
山石高挑并排,陡峭的悬崖上,“生长”着一座寺庙,石阶古朴,屋檐华丽。几千年来,你的端庄与威严,从不随时间消逝,却变得空灵、古老。
站在远处,隐隐约约看到寺庙轮廓,若有若无。悬崖的青灰与悬空寺的暗红,两者似乎融为一体,寺庙好像从石缝中冒出,富有生气。这山便是恒山金龙峡西侧的翠屏峰,伫立着的山石,没有树,峭壁崎岖,大山磅礴,背倚的悬空寺显得脆弱和单薄,感觉风轻轻吹过,便会散架,远观那支撑的细长的木桩,我不禁心惊胆战。寺庙离地面约有50米,山下人来人往,寺上轻飘飞云,真是“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走进唐峪口半里地,抬头仰望,就能看到半山上有一个洞口,再往里走,与悬空寺相对的恒山山峰上,有一块平地,隐约可见一些残垣断壁,这让我很好奇。
转头看悬空寺,阳光照射时间少,看不到寺庙里面,再加上寺庙离地高,就仅可看到寺里昏黑、神秘。身旁走过几位和尚,身穿素衣,脚踏单鞋,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我跟着他们走上悬空寺。
还未上山,便可看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壮观”二字,这想必是当年李白在浏览时提笔留下的。在这山脚往上看,南北两座雄伟的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
爬上悬空寺,碗口粗的木柱支着,石壁暗托,走上悬空寺的长线桥,可以依稀看到,身旁的木柱在剧烈拉动。背倚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屋檐微微上翘,墙壁精美的绘画与雕刻,还有庙中的泥塑人像,透露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特色。在悬空寺高点,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一洞口和平地,前面的几位和尚也看到了,他们像讲书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传说,与悬空寺相对处,有座寺院,名叫白马寺。寺不大,除了少许香客来往,没有什么人,寺里有一和尚,名白马法师,他不守法规,嫉妒悬空寺有那来来往往的香客。一日,白马法师决定与悬空寺中的静悟道人一较高下,他往唐峪河一指,河水向悬空寺涌去,静悟道人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河水总是冲不上悬空寺,白马法师见状,又用手一指,水顺流而下,将浑源城削掉一角,静悟道人大怒,便喊黑鹰,黑鹰就从洞中飞出,一扇翅膀烧毁了白马寺,白马法师慌忙逃走。
听罢,解了我心中疑惑,也再次感叹这寺庙。看到那洞口和那块平地,让我不禁以为,黑鹰还住在洞中,静悟道人依旧静坐在悬空寺中。
悬空寺,这一壮观、险峻的寺庙,透露出它独特的空灵与端庄,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悬空寺靠着山壁,对这一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当我遇上你,为你感慨、被你震撼。
篇十:当我遇见你作文800字
刘子源
一长溜儿的青石板,铺成了江南独有的一条路;一大片的青黛瓦,构成了水乡独有的房。没有喧嚣,没有世俗,只有河汊里的摇橹声伴着四季的水声与水乡人的吴侬软语。
江南的天气似乎总是阴沉沉的,但又从不降大雨,只是那细微而又滋润的一点点。漫步在江南人家的巷道里,你会感觉它总是湿乎乎的。小巷的角落里,总有几株小草或小花,在潮湿而多雨的环境里生长,有了它们的存在,江南人的生活总是那么有滋有味。
春雨轻柔,夏雨豪放,秋雨萧瑟,冬雨细腻。雨点儿打在青石板上,迅速弹开了,发出清脆的声响。雨线飘在瓦屋上,汇成一小股,从檐上流淌下来,落到院子的地上。时间一长,地上便有了一排整齐的小坑,引得檐下的孩子产生许多联想。雨珠掉到水面,轻巧地挪移了、泛开了,漾出几个大小不等的圈儿,惊得水底的鱼儿竞相游离。独自游荡在雨中,抬头一看,只觉得桥上似乎过去了一位江南姑娘,果真是水做的骨肉。
行走在江南曲折弯绕的河岸边,河汊里的船晃晃悠悠地过去了,那船是不快的,却极有韵味。驾船立于船尾,一左一右地摇着橹,划开了一道道水痕。假若你有耳福,或许可以听到当地民歌,亦是用吴地方言(江南话)唱的。我虽听不太懂,但从那韵味十足的唱腔里,却也仿佛听出名堂来。船橹一横,便拐入人家的后院。江南人竟如此爱水,把戏台都搭在了水上。隔着忽明忽暗的灯火,听着戏台上婉转似莺啼的戏文,真觉得如置身仙境一般。
掉了牙的老婆婆在水的这边洗菜,年轻的姑娘们在水的那边漂着长长的细纱。水中的鱼儿清晰可辨,水底的草蔓顺水起舞。在江南水乡,一切都那么静谧、和谐。沿着江南的河道划去,沿河可以看见许多蓝底印花的布,那布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原来,江南人用的蓝染料就是用这江南水和着中草药调出来的。布被做成衣裳穿在江南人身上,透着一股水灵而又略显娇嫩的风姿。船,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在河中划着,听着水流声和摇橹声,我分明感觉到了时间的脚步。这水,该不会是江南存在了几千年的精灵吧?
水是江南的魂魄,很难想象江南若没了水,会是什么样子。水是江南的根,很难想象江南人若离了水,还能做些什么。水是江南人世世代代的宝,天上的水、地上的水汇成了这个独有的江南,这个水做的江南。
江南,我感受到年华似水。
江南,我感受到些许忧愁。
江南,我愿倾尽我一生所有,只为与你的一次擦肩回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