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_1200字
2020-10-10 07:37:15 79
实现共和宪政。共和国的统治者只能在宪法范围内行事。这是1911年革命给后代留下的最大遗产。武昌第一次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并立即发表声明,宣布“将永久建立共和国,与共和国并肩作战”。太平洋上的世界大国,并在所有国家中分享和平的福气。”不久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公约》。 《鄂州条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区域资产阶级民主立法。它为未来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法》提供了样板。 《暂行宪法》执行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的基本原则,例如人民之间的主权和三权分立。它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基本国内法。 《临时宪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特征,人民的民主权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因此,《中华民国临时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条约法》,但法律制度的观念仍然为人民所接受。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政体是共和制宪政的最大特征。
提出了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的新观念。 1911年的革命是从民族革命开始的革命,“五个民族共和国”的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思想为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的角度来看,反满清就是反对以满族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种族关系中,这是种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消除种族不平等。当然,这个国家的不平等也包括他后来所说的大国的不平等。消除种族不平等是1911年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1912年元旦成为临时总统时,他立即宣布:“国家的基础在于人民。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土地是一个国家,即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部落。一个人是国家的统一。”这是“五个民族共和国”的主张。五民族共和国建立在消除种族不平等的基础上。五民族共和国是五个民族的平等。在五民族共和国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个新的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规定了中国各族人民平等,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思想。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一词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
倡导以人为本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并声称自己是人民的仆人,从而确立了人民的标准。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总统。孙中山在给各省州长的电报中说:“今天的代表选举是公务员。”把总统和人民的仆人等同起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经以总统的名义发布通函,要求所有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官方规章制度到位,他们将不承担应有的责任,没有特殊利益”。他还说:“该国的一百名官员,上层的总统,下层的巡逻人员都是人民的公务员。”孙中山本人以身作则,诚实正直,自以为是,始终保持着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说:“总统是国家的公务员,任职一天,为全国人民服务。” “总统卸任后,他像普通人一样回到人民的队伍。”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公务员精神也是孙中山和1911年革命留下的宝贵政治和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