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们的话语权
2021-10-24 19:18:09 7
关注孩子们的话语权
零五年的《幼儿教育》第一期上,有一篇题为《对儿童话语权的思考》的文章,作者华道金有这样一段话:“儿童拥有话语权是法律规定的,是任何人无权加以限制和剥夺的,关注孩子的话语权。而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能使活动‘正常’开展,阻止儿童说话,不让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剥夺儿童的话语权,这是对儿童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儿童权利公约》的不尊重。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成长,难道阻止儿童说话甚至剥夺儿童的话语权,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儿童就成长了,发展了?话语权是法律赋予儿童的权利,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儿童权利公约》,还儿童以话语权。”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出现了红红小朋友那双惊恐无助的眼睛……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每天早晨,我让小朋友上完厕所,再到操场上自由活动,做韵律操和幼儿广播操。做操时要求小朋友不随便说话,眼睛看好老师,认真有力地做动作。这天,我正认真地领着操,红红小朋友小便急了也不敢出声,她急得不行,身子蹲了下去,但还是没憋住,还要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刚才为什么不小便。
是啊!我就是“一些教师”中的一员。如果平时,我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做操整齐一些而压制他们,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话语权,倾听孩子的心声,红红就不会小便急了也不敢出声,弄到要尿在身上。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内疚,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儿童话语权”的关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开始注意让孩子有机会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一天早晨,小朋友们围在我的身边,开心地做着游戏。我发现扬扬小朋友游离在活动之外,呆呆地站着,眼睛有点红,我意识到应该给他行使话语权的机会,倾听他的心声。我很快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子引导他诉说心声:“我不知道今天谁来接我,我要外婆来接我。”扬扬小朋友的父母离婚了,他判给了父亲,家庭情况较复杂,接他的人时常换,难怪他有这样的顾虑,家长之友《关注孩子的话语权》。了解了他的想法,我给了他有效的安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融入了集体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那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性格外向的孩子,行使话语权的机会较多,而那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或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很少发出声音,需要老师做有心人,及时给予他们行使话语权的机会,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理,捕捉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需求,体会他们的感受,采取积极措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给扬扬话语权,倾听他的心声,我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
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小朋友们已吃完点心。我轻轻敲着小铃,孩子们跟随小铃的节奏,整齐地拍起了小手。我的铃声越来越轻,最后停了下来,孩子们很默契地停止了喧闹,手脚放稳,眼睛亮亮地看着我。大家都知道,集体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习惯性地用眼光扫视着每一个孩子,接触到琛琛小朋友投来的异样的目光,便轻声问:“你怎么啦?”他小手放到膝盖上,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没有出声,脸上露出了不安的表情,还轻轻地摇着头,好象很难受。
琛琛小朋友聪明好动,平时不爱说话,每天放学时,在奶奶的反复督促下,才从牙缝里挤出轻轻的一句:老师再见!然后急忙离开。我平时和他目光接触,他总是笑笑,甚至在他做错了事,批评他时,还是那种表情。今天看到他这样的神情,引起了我的警觉。我必须马上给他说话的机会,倾听他的心声。我连忙走过去,蹲下身子询问情况。他指指新皮鞋带子上一颗圆锥体的小珠子,还是不吭声。我耐心地问:“还有一颗呢?”他又指指右鼻孔。“不会是塞进鼻孔里了吧?”我轻声问道。这时,他使劲地点头,小手按住右侧鼻翼,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我托起他的下巴,往鼻孔里看,不知是我视力不好,还是珠子塞到里面去了,什么也看不见,但我确信,他告诉我的是真的。我想起卫生老师说过的教孩子擤鼻涕的方法,帮他按住左侧鼻孔,边说边做动作给他看,叫他用力擤,他很聪明,领会了我的意思,一下、两下… …还是没出来,他更急了,我也有点慌,这可怎么办好呢?但我还是轻声安慰:“别急,老师来帮你,再试试。”他又用劲擤了几下,小珠子终于从他鼻腔里喷了出来。好险哪!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冰冷的额头,庆幸自己及时给了琛琛话语权,倾听了他的心声,了解到了危险的情形,及时消除了危险。孩子的话语权,保住了他的安全,真不可忽视。
我要为孩子实现话语权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持与孩子的对话状态,使双方能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碰撞和争鸣,相互倾听彼此的声音;为孩子创造话语环境,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感受和体验,并和孩子交流讨论,组织孩子进行专门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让孩子充分实现其话语权。
让我们都来关注孩子的话语权,倾听孩子的声音,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