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_1200字
2020-10-07 03:11:48 82
诺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至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成员,国际共产主义者,也是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达洛省Gravenhurst的一个牧师家庭。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曾担任轮船服务员,伐木工人,小学老师和记者。他于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他曾在一些欧美国家进行观察和实践,并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船长的军事医生和外科手术主任。在1922年被皇家外科医学院录取。 1933年,他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他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和理事。他的胸外科手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都很有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支持弗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 1936年冬,他自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帮助中国人民解放,1938年3月,他被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领导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到延安。 8月,他担任八路军金岔集军区的卫生顾问,致力于改善军队的医疗工作和野外治疗,并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将军区后方医院建设成为模范医院,组织生产各种医疗设备,向医务人员传授知识,并编写医疗图形手册。建议建立苗族外科医院,举办医学干部实习周活动,加快卫生干部培训。组织战场上的机动医疗队进入和退出火线以营救受伤者。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和残疾,他将手术台放置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11月底,他率领一支医疗队前往山西省雁北市进行野战治疗,并在两天两夜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71次手术。
1939年2月,一支由18人组成的“东方考察医疗队”前往河北一线治疗伤员。不管日本炮火的威胁如何,他们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对115名伤者进行了手术。有一次,当一个受伤的人紧急需要输血时,他自愿捐赠了300毫升的血液。他还发起并参加了自愿输血小组。一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的家中。他和医疗团队冒着对其手术进行操作的风险。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旅行了1,500多英里,执行了315次手术,建立了13个手术室和更衣室,并治疗了1,000多名伤者。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并在野外进行治疗,组织了一家流动医院,制作了一个药包,该药包可用于100次手术,500次换药以及准备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医疗设备和药品500个处方。叫做“芦沟桥药” Tu子;制作了更衣篮,叫做“白求恩的更衣篮”,7月初回到鸡西山,参加了军区卫生机构的组织领导。成立苏卫生材料厂,解决药品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卫生学校,培训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制了“游击战分野医院”组织与技术”,“战地救援说明”,“战地”。 《治疗技术》,《示范医院组织法》等野外医学教科书。他还向军事卫生学校捐赠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
1939年10月下旬,在来元县磨田岭战役中,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用左手中指切开了手术刀。后来,他在接受外科传染性疾病手术时受伤。然而,尽管痛苦,他还是坚持要去战场。他说:“不要把我当作古董,而要把我当作机关枪。”然后他和医疗队一起走到最前面。最终,他的受伤恶化了,他转为败血症。治疗无效。他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去世。 17日,金岔集边区的党,政府和军事领导人及其居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纪念大会。毛泽东在12月21日题词并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呼吁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他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1940年4月,白求恩的陵墓在河北省唐县的军事城南关成立。金察吉军区决定分别命名军区的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卫生学校示范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52年,白求恩的棺材搬到了石家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