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勋简介
2020-10-09 13:53:54 148
郭建勋,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湖南涟源市人。中学毕业后,他担任工人和中学老师。 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娄底分校中文系。他于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汉代楚辞的传播与演变”,导师黄寿其教授)。 1996年7月,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汉魏六代骚Ti文学研究”,导师聂世桥教授)。现任湖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曲院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律文学杂志》编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楚辞,辞赋,中国古代诗歌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出版了《汉魏六代骚Ti文学研究》,《楚辞与中国古代诗歌》,《唐初辞赋研究》,《宋太祖赵匡y》,《新译》等著作。 《易经》,《新译本》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学用写作
之一。专着:
《汉魏六代骚Ti文学研究》,2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楚辞与中国古代诗歌》,23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宋太祖赵匡y》,43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初辞赋研究》,31万字,200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的《辞赋文体研究》,25万字。
台湾三民图书公司于1996年出版的《易经》,共42万字。
台湾三民图书公司于2005年出版的《新翻译书阅读器》,共24万字。
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论中国学习的医生和中学生》,二十万字。
1996年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古诗观止·明诗》,26万字。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古代中国选拔就业战略》,18万字。
二,合用:
《汉语》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大学基础写作》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1992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由岳麓出版社,1998年台湾万卷楼书局合着。
1992年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合着的《古代文学教程》。
合着的《先秦诗歌的200种精华》,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合着的《古诗精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辞赋辞典》,合着,1996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合着的《古代风景名胜大辞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出版。
3.论文:
“论“老子”与“庄子”的辩证法思想的异同,《福建师范大学报》 1987年第1期。
“易经中周氏的发展”,《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汉族观念中的“慈”与“赋”,《文学遗产》 1989年第3期。
“对杨雄及其“范礼骚的认识”,《探索》,1989年第4期,全国人大报刊材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的全文。
《诗经中的形象分析》,《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
《论汉代楚辞流行的原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全国人民大学报刊全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新华文摘》的论点摘要。
“浅谈汉代楚辞风格作品的演变”,《中国韵文学志》 1990年第3期。
“孔子的“君子”言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991年第2期,“《楚辞》名称探究”,《中国文学研究》。
《甲乙的辞赋及其意义》,《探索》,1993年第4期,《香港新亚洲学术期刊》第13辑,人大报刊材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的全文。
“论屈原非凡人格的内涵”,载《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2期。
“骚风的形成及其称谓歧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新闻》,1995年第6期,《高校文科新闻摘要》,论点摘要。
“论建安骚风文学向个性化转型的内外部因素”,《探索》,1996年,第二期,《中国文学年鉴》导论。
《论建安骚风文学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摘要》的论点综述。
“论建安骚风文学的情感取向的主要层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
《论阮籍,季康的骚风格著作及其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1996年第2期。
《楚学》,张岱年主编《国学》,1996年版,人民出版社。
“金圣骚文学的三个主题”,《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南朝骚体文艺的新变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3期。
“金代的艺术风格和骚风格文学的风格”,《中国韵文学学报》,1996年第2期。
“金代骚骚文学情感的世俗化”,《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
《论骚风的形式特征》,载于聂树桥教授诞辰70周年学术纪念作品集,巴蜀出版社,1997年版。
《楚歌·楚声·楚歌》,《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3期。
“楚辞中的“ X”句浅议”,《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3期,全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件《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楚歌研究综述》,载《百年冥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论陆云的辞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论楚辞的形式对文体散文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3期。
《骚体赋的内涵与地位》,《问题》,2000年第5期,人大报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全文。
“楚辞句式对文体赋的侵害”,《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4期。
《楚辞与杂文》,《湖南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全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的全文。
“楚辞的风格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楚辞与悲歌”,《云梦学刊》 2002年第2期。
《论楚歌的接受》,《问题》,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件《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全文,《新华文摘》论点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论点摘要。
“尤国恩的楚辞研究与教育品格评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楚辞与诗词”,《古典文学知识》 2002年第1期。
“关于楚辞中七字诗的独特条件和衍生过程”,《中州学刊》 2002年第5期,全国人民大学报刊全文“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影印本。
“论汉魏六代辞赋的“女神美”系列的象征意义”,《湖南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
“乐府诗对楚辞的接受”,《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论骚式文学研究在当代楚辞研究中的地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骚式文学:当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中国韵文学》,2003年第4期。
“汉魏魏晋赋赋中的现实女性主体与性别表现”,《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傅璇的辞赋创作与理论”,《问题》,2004年第1期。
“楚辞的形成和意象在宋词中的作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28日。
“关于南朝辞赋的贵族化”,《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
《潮布之初词研究述略》,《中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3期。
“接受朱Ci赋的文学风格”,《新亚洲研究丛刊》(香港新亚洲研究所),2004年第1期。
《从“爱国”到“爱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11月24日,全国人民大学报刊全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复印件。
“古代文学史研究的文体视角”,《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5年4月15日。
《诗赋的定义和文体特征》,《问题》,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材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的全文。
“辞赋作品中“女神”隐喻的演变”,《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6年1月13日。
“北朝骚风格文学概论”,《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浅谈赋体与诗体的关系”,《湖南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赋与平行散文”,“北方散文”,2006年第4期。
“汉魏六朝诗歌中夫妻爱情的伦理禁忌和性别表现”,《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全国人大报纸复印件《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
《魏晋南北朝楚歌的接受》,《探索》,2006年第10期,全国人大报刊全文《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2007年, 4号”。
《神仙歌》的文化阐释,《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
“从“长安有宪献兴”到“三福岩”的演变,《文学遗产》 2007年第5期。
“论赋的形式特征”,《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冬季卷。
“宋文夫的形成与文体特征”,《中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3期。
“文体赋的组织结构和描述”,《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
““周易”与“中和美学”,《光明日报》,2007年8月11日。
《“七个”身体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形式特征》,《北京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人大报刊《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摘录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美女形象与政治隐喻》,《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报纸复印资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复制。
2008年12月2日,“重温出自楚辞风格的七字诗”,《光明文学日报》。
主要问题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磁浮重点项目通史” 2008-2012
慈福文体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总计划2003-2005
汉魏六朝诗歌与融合中的女性主题与性别表达,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4
2004-2006年湖南省社科联合会的辞赋流变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女性诗歌创作研究,湖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2011
2003-2005年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湘乡文化人格培养名列第二
主要奖项
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景逸学术论文集”(2010年1月5日)
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唐初辞赋研究”(2006年1月1日)
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楚辞与古韵》(2004年1月1日)
2002-2003年湖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2007-2008湖南大学科研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