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
2021-10-20 23:03:19 15
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
古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极为宝贵的精神和智力财富。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很多大型图书馆,都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
将古籍中的语言文字及图形转化成能为计算机所识别的数字符号,以此来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以及古籍全文数据库,即对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也将是今后图书馆古籍管理的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古籍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古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古籍的保护,解决藏与用的矛盾
古籍经过几千年的辗转流传至今,往往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再生,因此在保护古籍方面除了提高古籍的保存技术使其免受损坏外,也应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的保存。另正是由于古籍的唯一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因此它们不仅具有罕见的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因此图书馆为了避免古籍遭受破坏,往往重藏轻用,造成藏与用的矛盾,不利于古籍文化的传播。
2、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使古籍中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古籍的目录的分类、编排与检索方法与现代的都不同,如果用传统的手工检索方法来检索古籍,不仅速度慢,而且查全、查准率也较低,很可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查找一个人或事,或者一段引文。如果引进数字化管理,便可改进古籍的检索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对古籍中所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提高了阅读古籍的广度和深度,使古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古籍数字化管理方法
1、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的数据化
(1)古籍书目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方法及注意事项
古籍数量大,语言繁琐,而且在分类排架和管理上都不同于一般的图书,检索方法也很复杂,很多古籍犹如天书,极大的影响了读者阅读利用古籍文献的积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便简化了古籍书的检索方法,而且新增了许多检索途经让读者对图书馆内古籍藏书一目了然。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便可方便读者更简单的阅读古籍资料,并可快速准确全面的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是实现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条件。
古籍书目数据化是指以书目内容:书名、责任人、版本、卷数、刻印年代、藏地等为数字化对象,对古籍的存储做源数据描述。古籍全文数据化是指以揭示古籍内容为目的,对古籍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方便读者全文阅读、检索或进行智能分析。
古籍全文数字化有三种形式:一是图像版全文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原文扫描成图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二是文字版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转换成文本文字形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在文字版数字化中遇到生僻字可通过photoshop 等造字程序进行造字,然后再利用windows系统自身带的输入法编辑器进行生僻字的输入;三是图文版数字化,即图像版和文字版的'结合,它是最理想的古籍数字化模式。
古籍数字化后的数据格式繁多,除了常见的xt、doc、html以外,还有pdf、exe、wdl、pdg、ebk、edb等,而这些格式的文件大多要自己单独的阅读器才能阅读,这样极不利用户对古籍的使用,以及古籍数字化后的资源共享,阻碍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如文本格式可采觅PDF格式,图片格式的资料可采用TIFF,JPEG格式,以方便读者使用。
(2)古籍数字化存储相关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古籍的原汁原味,在对古籍数据化存储时,就要以图片格式进行存储,这些图片又不可进行压缩,从而导致古籍数据库异常庞大,常用的磁盘储存器很难实现。这时可根据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的大小采用机器手光盘库或机器手磁带库这样的第三级存储器,如果第三级存储器也不能满足,便可采用SAN(存储区域网络)战略。存储区域网络即位于服务器后面的存储网络,它是一个主要负责存储传输的后端网络,所有服务器均可通过此网络对存储介质任意读取及写入,并可将多个系统连接到存储设备以及子系统。此方案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其网速与光纤路径技术相当,且价格相对较低,建设周期相对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