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甫简介
2020-10-09 14:03:12 145
华林夫,男,汉族,1965年4月在浙江省余杭县博陆镇(现杭州余杭区)学习。他就读于博陆中央小学,并从县城临平中学毕业。初中和高中。 1982年9月,他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录取,在全省人文学科中排名第11位,并且是第一选择。 1986年,他获得学士学位,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与地理研究生专业。他的导师是邹一林教授。他于1989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并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工作。 1990年,他到陕西洛南接受基层培训。 1991年,他被任命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他被任命为副研究员。自1995年以来,他独立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中国地名学的起源”项目。 1996年9月,他被复旦大学录取为历史地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但仍受邹以林教授的指导。 1999年3月,他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 7月,他获得了历史博士学位;从9月到12月,他访问了英国。自2000年10月起,他辞去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职务,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指导老师是刘俊德教授。 2001年,他申请了教育部“第十个五年”社会科学计划项目,“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研究”和博士后基金项目“ 《中国政治地区地名的改革》。 2002年9月,他离开车站,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2004年春,他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名称为“星藏英语档案中的现代中国地图研究”,并再次获得成功。 2005年9月,他被调往清史研究所。目前,他正在承担诸如“清代地理考证研究”和教育部人文基地新修订的“清代历史地理”项目等任务。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首都学会理事。 《历史地理》集刊,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会会员,民政部中国地名学会特聘研究员,全国清史编辑委员会编年史专家。
一。专着
湖南省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独立著作,《中国地名的起源》,37万字。2002年重印。这是作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地名学的起源”(批准号:94CZS004)。有关书评,请参见“学术界”,第5期,2002年。
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名史研究》,独立著作,共181,000字,收录在中国历史学会的《东方史学术图书馆》中。
合着的《中外行政区划比较》(合著者:刘俊德教授,冯春平博士,范金超博士),作者写了12.5万万字(整本书为43.9万字), 《行政区域经济与政治区域改革》系列五,2002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研究》,合着(研究员陈克伟主编),作者2万字(书26.7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二,论文
5,000字的“《通江·唐记》胡注解地理改正与错误”,载于《历史地理研究》 1990年第2卷。
“唐代小米和小麦生产的地理布局初步研究”,40,000个字符,载于《中国农业史》,1990年第2期和第3期。该文章获得了“杰出青年论文奖”谭其祥院士于1996年2月成立。
1991年第1号“文件”中载有5,000个单词的““汇编和学校阅读的汇编”。
《唐代地名的安排》,400万字,《中国地名》 1991年第3期。
1991年第3期《农业考古》中载有“唐木考” 6000字。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报纸材料K22的副本“《辛集天下家谱家谱》写作年月日”,三百万字,载《敦煌研究》 1991年第4期。
1991年下半年出版的《隋朝县名研究》,共5,000字。
“我国历史上的地名禁忌”,30000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
《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分布和变化初步研究》,2万字,载于《中国农业史》 1992年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
“中国古代的双富国县”,400万个字符,“中国房雨”,1993年第6期。
6,000字的《良en批评传记》,收录于谭启祥院士主编的《历代中国地理学家批评传记》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云贵书城到北京邮局旅行》初探”,七千字,载于《贵州文史丛刊》 1994年第二期。
“关于我国的单一名称县的简要讨论”,400万个单词,“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
5,000字的《西湖明珠照亮杭州》,发表在台湾《历史月报》 1994年第75期。
“《明史初探》,《县域史明》”,《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1995年第3期。
《论唐代总理的出生地的地理分布》,万字,载于《历史月刊》 1995年第3期;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纸K21《中国古代史(一)》 1995年第7期。
“对郭子iz及其“郡县志明”的评论”,13,000个字符,载于《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 1995年第3期。
13,000字,“通州胡说中的地域错误示例”,发表于“历史史研究”,1995年第4期。
“关于“姓氏记录”写作日期的文字研究”,载6000字,载于《敦煌学》 1995年第4期。
“慈溪地名探索”,200万个字符,“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
“《华阳国志》地名成就浅议”,400万个字符,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新闻》 1996年第1期;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纸K91《中国地理》 1996年第5期。
13000字,《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的特征》,载《湖北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
《论汉代地名学的建立》,17,000个字符,发表于《中国历史研究》 1996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收录的K91版《中国地理》 1996年第11期。
《盛宏志《荆州》摘要》,3万字,《中国防yu》 1996年第4期。
《历史与地理》第十二辑,1996年,“唐代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限制”,12,000字。
《论邵应与地名的贡献》,载7,000个字符,载于《中州学刊》 1996年第6期;包括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件K91《中国地理》 1997年第2期
《论唐代地名学成就》,载21000字,载于《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7年第1期;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关于敦煌文献的地名学意义的简要讨论”,共5,000字,包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丛书,1997年第2期。
学习复制报纸材料K91,《中国地理》,第4期,1997年。该文章于1999年1月获得了中国历史学会的“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
《论胡同同三省注释中的地名得失》,10,000字,发表于《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
“指向“元和县志”学校,2,000字,发表于“书画”,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
《论李道元对地名学的贡献》,万字,发表于《地理研究》 1998年第二期。
《钱塘语辨析》,200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二期。
《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收录了5000字的“元乙统一”地名价值浅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0000字,《唐和中孚开端的约会和更正》,载于《中国历史研究》,1998年,第四期。
“《历史研究与方言纪要》的更正与错误的地名”(浙江部分),5,000字,发表于《书刊》 1998年第6期。
25,000字,《魏晋南北朝地名学成就》,载《历史与地理》第十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对吴卓新《汉志补遗》的地名价值浅议”,400万个字符,载于《中国历史地理学丛书》 1999年第1期。
15,000字,《清代以来三峡地区的水旱灾害初探》,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 1999年第1期。
《元和县志》地名研究,1.6万字,载于《北京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收录的K91副本《中国地理》 1999年第8期。
“浅谈“通建竹上”的地名价值”,载于《安徽历史》 1999年第4期,300万个字符。
《唐代两折邮路》,8000字,载于《浙江社会科学》 1999年第5期。
《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主义的转变》,30,000字,载于《历史与地理》合刊第15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四辑《中国诗学》载《唐诗研究中的地名的更正与错误》,400万个字符,江阴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2,000个字符,“分析中国古代地名的起源,解释其发展的原因”,载《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 2000年第二期。
《清代以来三峡水旱状况初探》,署名《华林夫》,字数万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三期
2000年第4期“历史研究中的更改和重复地名及其实际意义”,30,000个字符。
《中国名称考辨》,载2000字,载《北京日报》 2000年9月18日;后来收录在“古代史和近代史”第130-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11,000字,“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浅谈”,发表在“东南亚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
“有关“市区名称”的问题”,5,000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
“应将中国的“自治区”更名为“自治省””,五千字,《中国方言》,2001年第3期。
邹以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文号:《中国历史与人文地理》第五章)第7章第25,000字,“过去历代(中国)的地理分布和硬件生产的变化” :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5,000个字符,“关于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朝鲜半岛的影响”,发表在2001年冬季的《中国文化研究》上。
35,000字,《清代考据学地名学研究的贡献》,载《中国文学史》 2001年第2辑(第66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2年第1期。
“陕西省“嘉庆统一史的重建”编纂过程”,共12,000字,被收录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研讨会”,齐鲁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50-269页。
“档案中“嘉庆重建统一记录”的编制过程”,共11,000字,载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第421-434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初探”,17,000字,“历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对被英,藏两国压制的清军太平天国早期地图的文字研究和解释”,15,000字,发表于《历史研究》 2003年第2期;载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纸《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应有统一的名称”,6,000个字符,“中国房雨” 2003年第1期。
“中央直辖市地名改革研究”,12,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道光在各省“统一史”统治时期的定稿时间”,《历史地理》 2004年第20期。
“讨论重庆市的缩写”,“ Yu”,200万个字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英国档案馆收集的现代中国地图”,“地图”,2005年第1期。
《政治地区研究应打破古代与现代的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 2005年第11期重印。
“《古都地图》的古都价值浅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与成崇德合着的《近代中国划分省份模式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音乐史(太平环宇)”的地名贡献,“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清末以来中国历史地图编纂的成就和发展趋势”,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2009年10月17日。
3.学术动态
“近几年“玉宫”研究简述”,载6000字,《中国历史研究趋势》,1989年第10期。
“ 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概况”,11,000字,载于1991年“中国历史研究趋势”第11期;包含在中国人民大学的K91“中国地理” 1992年第2期的副本中。
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概况》,载8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 1992年第11期;它被收录在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第12期的K91版《中国地理》中。
“ 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共11,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动态》 1993年第10期;包括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纸K91“中国地理” 1994年第1期中。
“ 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概况”,11,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1993年第10期;它已包含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出版材料K91“中国地理” 1994年第1期的副本中。
“ 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摘要”,10,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第11期,1995年。
“ 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12,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新闻”,1996年第8期。
“ 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概要”,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载12,000字。它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纸K91《中国地理》 1998年第1期。
“与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载有12,000字,载于1998年第7期《中国历史研究趋势》;包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纸和期刊的复印本中,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
“ 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10,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第11期,1999年。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10,000个字符,载于《中国历史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概论》,200万字,《光明日报》第五版,2000年11月10日。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12,000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第3期,2001年。
“ 2000年中国历史和地理研究摘要”,10,000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第9期,2001年。
“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11,000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建雄教授合着),40,000字,《历史研究》 2002年第3期。
《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的发展》(与葛建雄教授合着),20,000字,发表于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
“ 20世纪中国古代资本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丛书》,2005年第1期。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历史研究趋势”,2005年第9期。
“二十世纪官方历史和地理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史》,第2期,2006年。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一个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
“近两年来清史地理学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
“新近修订的《清史》的学术理论和编纂实践,《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
《隋唐五代政治地区研究述评》,《中国历史研究趋势》 2008年第8期。
与华林夫合着的《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历史三十年(1978-2008)》,2008。
四,科普论文
《世界奇观-钱塘潮》,2000字,被复旦大学《旅游文化》收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唐代地名诗》,载1500字,载《地名词典》 1991年第1期。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和缩写的由来”,签名“ Tianliang”,10,000个字符,序列化于《历史研究》 1994年第8、9和10期。
“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系列之一),全书主编和全文作者(160,000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中国历代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史学》 1995年第1期和第2期。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签署《天良》,2000字,《历史研究》,1995年第9期。
《银龙江》(与魏家雄先生合着),十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
《长江史》(与“中华文明史”之一魏家雄先生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
《珍惜无处不在的自然资源》(与薛亚玲女士合作),130,000字,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
2000年9月30日,《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载有7,000字,载于《中国读书报》。
“地名史”(“中华文明史”之一),十万余字,署名“林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2,000个字符,“皇帝对地名的思想状态的折射”,载于“寻找根源”,2000年,第二期。
由林干权先生主编的《从文明的起源到现代化的二十五个中国历史讲义》之一,有“中国名称与历代中国领土的演变”,共1.7万个字符。 2002年2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中国过去两朝更改重复县名的现代启示”,“中国地名”,2007年第11期。
《清史上的八级地震》,《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
“地名:政治晴雨表”,“中国地名”,第2期,2008年
5.书评
《论中国地理史》(第1卷),载2000字,载于《书树》 1985年第7期。
1500字的“北方移民和南宋社会概论”,发表于《中国历史研究新闻》 1994年第2期。
《绍兴十叶概论》 1000字,署名“邵鹏”,《中国历史研究动态》 1995年第11期。
《论“探索两湖平原发展的起源”简论》,千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学丛书》,1997年第2期。
1500字的“古代地图精品-“中国古代精选地图”简介”,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第4期,1997年。
“《东北历史地理研究导论》”,署名“吴越”,3万字,载于《中国历史研究趋势》 1999年第6期;包括在中国人民大学报纸和期刊的复印本中,K91“中国地理” 1999年第8期。
“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评冯宪良的《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化与社会控制》,与冯继昌合作,发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2004年第2期。
6.学术数据整理
《中国历史地理的五十年》,497,000字,2001年1月由雪原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重印,并于2005年10月更新。 ”,《中国阅读新闻》,2001年7月11日,第7版; “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2001年,第3辑,第97-98页。
与葛建雄合编的《 20世纪中国学术文献·历史地理卷》 400,000字,并独立编写了《 20世纪历史地理研究索引汇编》(35,000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1个月。
《隋书·地理志》由赖庆寿,薛亚玲合着,共80万字,是谭启祥院士主编的《官方史地理丛书》,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