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我的偶像——陆皓东_3000字
2021-08-12 19:41:55 27
他,为革命而牺牲,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到底!他是谁?他是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陆皓东!
陆皓东的原籍是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与孙中山同村。年幼孙中山一岁的陆皓东在童年就经常与孙中山在一起嬉戏,年龄稍长,即共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诸如放牛、砍柴等等以及私塾学习。
1878年,孙中山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远涉太平洋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这次远行使孙中山“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回翠亨村后,看到村民们利用所谓仙丹,实为香炉灰治病的现象,非常反感。年方16岁的陆皓东则对孙中山带回来的西方文化科学书本和孙中山讲述的民主思想异常羡慕。
两人被迫离开了家乡,孙中山出走香港,陆皓东则逃奔上海。
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了。然而耳闻目睹于国土的沦丧,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90年,陆皓东满怀改革现状之志,毅然辞职返回广东。
1892年,陆皓东与孙中山等人在翠亨村村口试验炸药的威力,至今闸门上“瑞接长庚”四个大字仍留有裂痕,这是孙中山、陆皓东等人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孙中山曾满怀感激之情说道:“得到皓东这位知己,亦是终生无憾矣!”
革命党人密谋在农历九月九日(公历10月26日)发动起义,因为这一天是人们登山或祭祖的日子,从香港来的起义队伍易于进入广州城里。在广州由陆皓东、陈少白协助孙中山指挥调度起义队伍;在香港则由杨衢云、黄永商集结会党,于起义之日集结于广州城下,进攻战略要点。其他队伍遥相呼应。
陆皓东随即指挥革命党人四处躲避,其本人也转移至城外安全之地。由于会员花名册还留在指挥机关内,如果泄密,后果将不堪设想。陆皓东决定只身前往城内将其取回,而周围人都劝其不要冒此风险。但是陆皓东认为此事关系兴中会的前途和同志的生命,如落入清政府之手,将给兴中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只身前往。
孙中山获悉陆皓东被捕的消息,万分焦急。首先请求美国领事出面调解,进而要求陆皓东曾经供职过的电报公司出面,作证陆皓东只是这家公司的一名普通雇员,并不会认真闹革命的。
面对公堂之上的严刑拷打,陆皓东大义凌然地宣布了自己的意愿:“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我可杀,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这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于1912年5月27日回到翠亨村,次日即与其兄孙眉及村中父老,前往陆皓东家中探望。孙中山抑制住心中悲伤,说道:“皓东成仁取义,留名千古,虽死犹生,后人景仰。”随即取出3000大洋,以安慰烈士眷属,其中1000元用作陆皓东的儿子少东结婚费用。
家乡人为永久纪念这位革命先烈,于1937年在其故乡犁头山麓,修筑了陆皓东陵墓,这是一座衣冠坟,里面掩埋了陆皓东生前穿过的一套衣服。陵墓前竖有陆皓东塑像,庄严肃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游览孙中山故居时,曾赋有《谒翠亨村》三首。其中一首写有:“当年首义同村者,大节堂堂天下闻。一代人豪争想像,犁头山下陆公坟。”此诗表达了对陆皓东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中国在封建社会原本没有国旗,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因为外交需要设计了一面“黄龙旗”。兴中会成立时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把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和实现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联系起来,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青天白日旗帜首度揭开革命行动序幕,孙中山常思怀念。1906年,同盟会举行会议讨论未来的国旗问题,孙中山主张沿用青白旗,“谓乃陆皓东所发明,兴中会诸先烈及惠州革命将士先后为此旗流血,不可不留作纪念”。
每个人都有很棒的背部,他(她)是谁?他(她)是我们的偶像,我们有多少件事,有多少经历不是来自他们的?今天,我“死了”儿童鞋代表了我们的耦合!
他,为革命牺牲,努力崛起的中国!他是谁?他牺牲了共和国革命的第一个人 - 陆义通!
在孙中山的革命性职业中,他的同志可以描述为无数,但一个是不同的。他既是与孙中山的年轻人,后期为革命的革命后期为年轻人,成为共和国革命的第一人,他就是陆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