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感悟
2021-10-13 09:57:12 18
导语: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与无助,因此作者写出一篇自己的感悟引导家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吧!
孩子一落地,父母就盼着快快长大,抱着的时候盼着会走路,会走路了又盼着会跑,会跑了又盼着可以上学……孩子在期盼中长大,父母在盼望中焦虑地等待。
从孩子进入高中后,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在焦虑、担忧中度过。我的心每天都会为他而悬着,不知道他啥时候又有啥事情发生,现在的我稍微有点动响都会感到惊怕。我找医生看了看,医生说这是长期焦虑积压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本人自己调理心情。可是天天看见孩子时不时地整点事出来,有时在家就像三岁的孩子说变脸就变,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调理?
前段时间我给金老师发微信,麻烦金老师找孩子谈谈。金老师给我介绍了两本书,我坚持很认真的阅读。从那以后我像个孩子,每天忙完家务活早早洗漱完毕就认真看书,不再一直捧着手机了。非常感谢金老师!我从中感悟很深,对我帮助很大,我改变了不少。
通过金老师对孩子的教导及平常细心的关注,孩子变化挺大。看见金老师发信息说孩子上课不睡觉了,各科任老师也表扬他爱提问了,还认真做笔记,我的心里突然开朗,仿佛看见了雨后天边的彩虹。
可是11月4日(周六)刚把他送去学校,回到家,感觉手机有来电。一看是金老师来电话了,说孩子连续迟到三次要停课回家。我的心一下子跌到了山谷。本来在家就磨蹭快迟到了,去学校的路上又不着急,不迟到才怪呢?我心想这样也好,就得好好治一下,要不天天早上叫床那个难得啊,不叫上三四次是起不了的。
我到学校了,给金老师打电话让孩子到学校门口。我看见孩子的那一瞬间,没有像以往那样火冒三丈劈头盖脸把他骂一顿,而是笑着对他说:“看你每天磨蹭那么几分钟,迟到了停课,好吧?”孩子脸带羞涩的说:“不好,不好,是我的错!”
我有今天对他的处理方式得多谢金老师和我的谈话,及金老师给我介绍的书。通过这次停课,为了训练他自己起床,我把家里三四个闹钟都试了,看哪个对他起作用。要找静音的、闹铃最响的,好像都没有适合他的。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一个大的、静音、铃声很响的闹钟。通过停课加闹钟,好像起到了一些作用。今天金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又睡觉了,我看见他弯腰驼背的坐在那打瞌睡的照片,真恨不得上前去把他锤两下:刚变好咋又返回去了?这啥时候是个头啊?
孩子啊,你啥时候才能懂事开窍啊?爸爸妈妈之前做得不够好,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你心里从来没有承认过。最近爸爸几次敞开心扉和你谈心,让你有什么想法和对爸爸妈妈有什么不满意的都说出来,我们改;但是每次你都不说或就说对我们很不满,让你举例你也说不出来。爸爸为了你,和你谈话时候的态度、语气没有像之前那样一下就上火了。反而是你,看看你的表情和眼神!
孩子,我知道你一直对爸爸不满,爸爸从你小时到现在一直没在口头上叫过你“儿子”。这可能和个人性格有关,其实他比谁都关心你,在乎你。其实很多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他爱你在心里。每天回家做饭,我着急早早做好等你回来。爸爸说别做太早了,娃儿回来凉了。每次盛饭都是第一个给你盛……孩子,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要用心去感受!
儿子,爸爸妈妈已经在慢慢改变,希望你能用心去体会,也希望你能改掉你的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爸爸妈妈希望你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阳光少年。爸爸妈妈期待你懂事开窍的那一瞬间!
儿子,加油!
编者按:妈妈的心,我懂,因为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在此重点说两点:
一是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先金涛上交了手机,晚上睡眠得到一定的保证,所以白天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这是事实,受到老师的夸奖是应该的。老师们看见了,也没有吝惜自己的赞誉。可是,千万别指望先金涛从此就脱胎换骨,一下子头悬梁,锥刺骨,发愤图强,上演一出青蛙变王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式的“逆袭”。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童话,而不是现实,不符合教育规律。
从昨天开始,先金涛又开始打瞌睡,尤其是今天,几乎睡了一上午;但这并不能抹杀他的进步。他打瞌睡是有原因的,毕竟睡了一个高一(初中如何,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其基础之差可以想见,即使他想努力学习,发奋赶上,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很多科目,比如数、理、化等逻辑性极强的科目,他如听天书,而英语可能比天书还难。语文呢,可能会好一些,但千万别小看了,以为他认识字就可以学好语文,还是要靠文化积淀。如果一个学生只有小学水平,却要学高二的语文,他照样是听不懂,不感兴趣。
所以,他近期的反复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大惊小怪,需要的是继续鼓励他。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讲评随笔,他因为没有完成而被罚站——他站着仍然无所事事,连笔记都没抄一下(以前也从来不抄)。第三节课是数学课,我进教室的时候,见他把凳子挪前了几排。我觉得不是坏事,这至少证明他想学。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他挪凳子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找一个玩耍的伙伴。他与李佳桐先是摆弄眼镜,后是不停地动消字液,还不时说话——我勒令他回到座位上。
回到座位上的他,开始听数学课了;而且不时地动笔写一写,算一算。他俯身问他:“听得懂吗?”他点点头,说听得懂。我从他的眼神看,他是真能听懂。
这就是教育的真实。我们得接受他,接纳他,宽容他,等待他!
第二点其实是第一点的延续。既然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工程,那么出现反复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家长、老师都要做出长期的准备,而不是期待孩子某朝某时突然来个顿悟,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些只是检讨中的套语,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常常听到或读到一些幡然醒悟的故事,我相信那也肯定是真的,但主人公醒悟之前可能有一个长期的教育铺垫,醒悟过后绝对需要长期的坚持(这些也许都是难以用语言叙述清楚的),因为要把落下的课程弥补回来,那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
教育者(老师、家长)一定要保持足够理性,才能搞好教育,把教育简单化,行政化,命令化,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先金涛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