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震演讲稿(4篇)
2021-10-24 12:08:14 28
Earthquake was in jiegu town,the capital of yushu prefecture
Death toll still rise,over 1500 people died,over10000 people left homeless.approximately 90 percent building collaspe,because its mud-and-wood structure, epicentre is yushu prefecture,it is 300 kilometer far from xining,the captial of qinghai province.
Let us pay tribution to victim,and salution to survivor.
micheal jarkson s song,we are the world for people who was survived in the earthquake,be strong,whole world is viewing on .......
正值生机勃发的时节
灾难竟猝不及防轰然而至
房屋倒塌山体滑坡
交通中断通讯瘫痪
7.8级,一个听来恐怖的术语
曾是我们铭刻于心的记忆
汶川,一个并不乍眼的名
瞬间牵动了炎黄子孙的心
旋即,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迅疾启动
“三通一供”的抗震救灾指令从中南海发出
“早进灾区1秒就可能救活1人”的信念从心底升腾
救救救
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集结
援援援
各种物资从天南海北向灾区急运
阻阻阻
道道艰难横亘成危峰险壑
闯闯闯
重重职责垒积为登天云梯
蜀道就是那战天斗地的疆场
能前进一尺决不只向前一寸
有一线希望就决不轻言放弃
哭声泪水
那是亲情在倾诉
搀扶抬抱
那是人性在闪光
赈灾自救
那是血脉在交融
问候祈福
那是真情在燃烧
危难正在洗礼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挑战正在考验着我们的英雄本色
面对风雨,我们相信阳光
面对挫折,我们勇于担当
面对重压,我们众志成城
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
昨天晚上,收看了央视英模报告会。张泉灵的报告平实中积聚力量,真情流露中彰显令人震撼的敬业精神。
汶川地震英摸报告会的一篇演讲稿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胞们:
今年的4月14日注定是让国人铭记的一天。当天下午,在青海了里氏7.1级的大地震,能量 于400颗广岛原子弹,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并波及东南亚地区和大半个。截至十三日下午四点五十四分,青海地震已有11921人遇难,震中地区6万 仍杳无音信, 震区通信、交通依然中断。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 爱才是 得以永恒的力量, 爱才是 抗衡自然灾难的伟 量!
重压之下,将检验炎黄子孙的坚强风骨;在危难之时,将显示 华夏民族血浓于水的亲密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该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关注灾情,表达爱心。为此, 此文章由WWW .DiYiFanWen.com(第㈠.范·文网)整理。 学子的 倡议: 为灾区 ,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的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赠不分多少,善举不分 ,再小的力量 支持。为抗震救灾,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助力。坚信“地震无情,人有情”。为灾区送去来自 的问候,和力所能及的经济捐助。汶川震定,华夏同心。让世界看到坚强的 !团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