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名人故事:近代名人康有为_1000字
2020-10-09 10:01:24 178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祖父康赞秀是道光时期的陪审员。其父康大初是江西知府。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学,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考试,但失败了。从南方经上海返回时,他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并初步形成了改革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次去北京参加顺天乡考试。他趁机第一次给光绪皇帝写信,要求改革,但未能实现。 1891年后,他在广州成立了万木草堂,接受学生讲学。他的弟子包括梁启超和陈千秋。
1895年,他去北京参加考试,得知签署了《石关条约》,陪审团成员1300余人,成千上万个单词,即“公车上的信”,但尚未达到。那年五月底,他第三次写信,得到了光绪皇帝的称赞。 7月,他和梁启超共同创立了《中外唱片》,并很快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强大的社会。
1897年,德国占领了胶州湾,康有为再次申请改革。次年一月,光绪皇帝命令康有为发表他对改革的看法。他提交了《恩召协调与总体规划》,还提交了两本书:《日本明治维新概览》和《俄罗斯伟大彼得改革的记录》。 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呼吁拯救国家并加强国家安全。 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秦正宫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as门张经总理。他任命他专门从事改革工作并为改革做准备,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改革运动”。后来,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改革运动失败了。具体细节仍存在争议。
改革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的弟弟康光仁被杀。康有为逃到日本,声称拥有皇帝的衣服和腰带,组织了皇室联合会,主张开明独裁政权,并反对革命。为了获得国际支持,他前往各个国家并会见了欧洲君主。
1911年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到中国,并编辑了《不宽容》杂志,以促进对尊岗的恢复。作为保皇党的领导人,他反对共和国,并计划重设已废除的Pu仪皇帝。 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朝的北洋军阀张勋发起了复兴,并支持Yi仪即位。北洋政府首相段其瑞(Duan Qirui)十字军东征后不久,他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一直声称忠于清朝。冯玉祥把Pu仪驱逐出紫禁城后,他去了天津,参观了yi仪所住的靖远。
1923年,康有为移居青岛回泉湾,购置了名为“天有花园”的房屋。后来,他的几个孩子在青岛读书时也住在这里。当他最初居住在青岛时,他打算建一所大学并起草大学章程,但由于交ao商业港的主管高恩鸿率先提出,他放弃了。晚年,他为青岛的美丽风景写了许多诗,他的一些诗词和石头也成为La山风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完成70岁生日,并于21日到达青岛。 30日晚,来自广东的同胞邀请他共进晚餐。他没吃完晚饭就腹痛,第二天在国外去世。
康有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就第一次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