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语加简洁的意义
2021-10-17 11:09:46 7
寓言故事成语加简洁的意义
有关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成语以及带有简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与了解。
寓言故事成语:涤亲溺器
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康州地偏民困,动乱不断。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母亲李氏,是著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黄庭坚含泪答应了。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亲在任时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家中并不曾雇用过多的仆役婢女。黄庭坚立即自动请缨,跑去为母亲清洗茶杯并沏好茶。母亲看着干净的茶杯,喝着黄庭坚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黄庭坚看看便桶还没有倒,又跑出去倒了。这一切做完后才去学堂。
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家里又有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呢?”
涤亲溺器:形容人非常孝顺。
寓言故事成语:终身不遇
从前,洛阳有一个人,总想做官而一辈子都没遇到做官的机遇。时光如流水,几十年弹指一挥问。这个人眼看着自己头发已白,年纪老了,不禁黯然神伤。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来。
有人看见他这般模样,感到很奇怪,于是走上前问他说:
“老丈,请问你为何如此伤心呢?”
这个人回答说:
“我求官一辈子,却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眼看自己已这样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伤心痛哭。”
问他的人又说:
“那么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为什么却一次机会也没遇上呢?”
这个老人回答说:
“我年轻时学的是文史,当我在这方面学有所成时出来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爱任用有经验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后又出来求官,谁知继位的君主却是个喜爱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怀才不遇。于是,我改变主意,弃文学武。等我学武有成时,那个重视武艺的君主也去世了。现在继位的是一位年轻的君主,他喜欢提拔年轻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轻了。我的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一辈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机会,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吗?”说罢,他又哭起来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认准了某个远大目标,并且脚踏实地、始终不渝地去努力拼搏,总是有成功机会的。然而,一个人一受到挫折就改变志向,自然只会一事无成。
寓言故事成语: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寓言故事成语:歧途亡羊
杨朱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全家都出去寻找,还要请杨朱的仆人帮忙。
杨朱觉得很好笑,对邻居说:“你只丢失一只羊,用得着这许多人去找吗?”邻居说:“你不知道,野地里岔道多,还是人多些好。”杨朱就让仆人去帮着找,去了半天才回来。
杨朱问邻居:“羊找着了没有呢?”“唉,”邻居叹了口气说,“找不着了。”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的?”邻居回答说:“岔道之中又有岔道,谁知道羊跑的是哪一条道呢!我们只好回来了。”
歧途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歧途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