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
2020-10-21 05:53:24 71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我们的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惯。据说腊八粥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Shakyamuni)最初是印度北部Kapilavastry(今尼泊尔)的景凡王之子。他看到众生遭受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之苦,并且对当时的婆罗门神权统治不满意,放弃了王位成为一名和尚。起初没有收获,苦行六年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他开悟了,成为菩提树下的佛。在这六年的苦行中,我一天只吃一麻一米。后世将不会忘记他的苦难,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粥作为纪念。 “腊八”成为“佛祖开悟的周年纪念日”。
“腊八节”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教寺院举行诵经会,诵经,并效仿了释迦牟尼启蒙前献祭的牧羊人释迦牟尼的传说。腊八粥被奉献给门徒和虔诚的男女,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习惯。据说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之前的某些寺院中,僧侣们在街上拿着碗和施舍,将收集的大米,栗子,枣,坚果和其他材料煮沸成腊肠粥,然后分发给穷人。传说吃完后可以得到佛陀的祝福,所以穷人称其为“佛粥”。南宋陆游的诗说:“如今的粥粥越来越重要,江村的节日又很新。”在农历十二月八日,将一年中的多余谷物煮成腊八粥,分发给信徒。它们被称为“福寿粥”或“堡垒粥”,这意味着进食后可以增加幸福感和生活。可以看出,当时的僧侣们珍惜食物的美德。
腊八粥是在古代用红小豆和糯米煮熟的,成分逐渐增加。南宋时期的人们认真地写了《老武林物》,说:“用核桃,松子,牛奶蘑菇,柿子蘑菇,柿子栗子做粥,被称为“腊八粥”。到目前为止,广大地区的人们江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中国人仍然保留吃腊八粥的习俗,这种习俗在广东很罕见,所用的材料不同,糯米,红豆,枣,栗子,花生,银杏,莲子,百合等用来煮甜粥,也可以用桂圆,桂圆肉和蜜饯煮熟,冬天吃一碗蒸的腊八粥既美味又营养,可以真正增加健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