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坛作文网

散文的概念

2021-10-24 22:51:44 12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质是什么?随笔、小品、是不是散文?报告文学、特写是不是散文?

  研究问题,必须先搞清楚或者先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散文,也必须先搞清楚或确定什么是散文。

  其一,不确定散文的内涵和外延,必然影响我们对散文文体的本质的把握,进而会影响我们的欣赏和研究。

  其二,不确定散文的内涵外延,必然使我们对散文的研究出现混乱。

  散文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中国文化进程的推进,散文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古代散文进而发展为现代散文,又由现代散文进而发展为当代散文。

  考察散文概念,必须把它置于一条动态流中来考察。

一、“散文”一词的由来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指出:“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臆断不错的话,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

  

   ※ 古代典籍记载:

  ① 南朝《文选木华海赋》:“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

  

  

  ②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刘锜赠官制》:“益公常举似谓杨伯子曰:‘起头两句,须要下四句议论承贴,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于浑融有味,与散文同’。”

  “散文”--(名词)

  “散文”一词,是一种文体名词。

  ③ 《鹤林玉露二》记载:“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④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记载:“编内所载,均谓之文,而此类独以文名者,盖文中之一体也,其格有散文,有韵语,或仿楚辞,或为四六,或以盟神,或以讽人,其体不同,其用亦异。”

  ⑤ 明代《正字通》记载:“敕,明制凡褒嘉责让,并用敕词,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赠封称敕命,始于四六。”

  上述资料②-⑤中,所载的散文一词,均是指文体而言。

  可见,作为文体的“散文”一词并非起于近代。

  ⑥ 南宋陈善《捫虱新语一》的《辨前辈论古今人文长短》中载有:“后山居士(陈师道)言:‘苏明允(洵)不能诗,欧阳永叔(修)不能赋,曾子固(巩)短于韵语,黄鲁直(庭坚)短于散语’。”

  可见也有用散语一词来称谓散文的。散语与韵语是相对的一组概念,韵语是韵文之别称,散语是散文之别称。

  

  在南宋,散文(散语)和韵文(韵语)均已是指文体而言的。

  郁达夫的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确属于个人“臆断”。应该有一种批判精神,要有反思意识,要敢于发问,唯有此,才能有创新,也才能称得上研究二字。

   ※ 关于郁达夫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是散文理论的典籍。

  他的散文《一个人在途上》写得极好,自然,平实,又蕴藉深厚。

二、古代的散文

  在中国古代,散文隶属于文章这一大概念之下,是文章的一个种类;散文是杂文学的概念,而非文学的概念。

   1、散文与文章,散文与韵文--散文概念的本义

  在我国古代,散文与文章并不是同一的概念,散文与韵文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古代散文概念的本义--散文不等于文章,散文与韵文相对立。

  用图形表示如下:

  

 

  翻开中华文化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文坛就形成了诗与文两大主潮。诗起源甚早,有人类就有劳动,有劳动就有诗歌。可以说,诗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于人们的口耳之际。

  文即文章,又称文笔。

  先秦之文多用韵语,句式或散或韵,散韵相杂。

   ※ 当代学者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说:

  “大概到了战国中晚期,文章用散用韵已有了分离的趋势,向韵文发展的,是屈原宋玉等人的赋体文章,向散文发展的,则是诸子百家之文。”

  郭预衡的这段话说明,古代文章最初形态是有散有韵的,散韵区分的并不严格,后来才逐渐分野,形成以韵语为主的赋体杂文,代表者是屈原宋玉,同时还形成以散语为主的散体文章,代表者是诸子百家。

 

   ※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把有韵和无韵作为分类的标准,由此,一切文字形式便被一分为两大主潮,一则为“文”,一则为“笔”,他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若用图形表示即为:

  

  对于刘勰的这种分类观点,《辞源》和《中文大辞典》均给予采用,《辞源》把韵语解释为:“指押韵的诗文。”《中文大辞典》也把韵语解释为:“有韵之文、诗、赋之类。”它们都是把诗歌归入于韵语(韵文)这个大范畴之下,同时还将散语(散文)与韵语(韵文)相对立,诸如《辞源》就把散语解释为:“无韵之文,散文。”《中文大辞典》也把散语解释为:“……谓散文也。”

  一个以刘勰为代表的,被现今文化界普遍认同的文章分类框架就构成了。

  若用图形表示即为:

  

  这个框架有两个观点须注意:

  第一是散文并不等于文章,而是文章下属的一个分支。第二是诗歌也是文章下属的一个分支--韵文的一个小类别。

  这两个观点究竟有没有科学性呢?

  诗是早于文的,文是从诗中脱胎出来的、拓展出来的一种新形式。文最初具有韵散相间的倾向,既有诗的重韵的形式,又有文的洋洋洒洒变通自如的内容。文自身又出现韵和散的分化,产生韵文和散文。

  韵文处于诗歌与散文的结合部位,它亦文亦诗,骚、赋、骈等都有亦文亦诗的特征,带有诗和文的混血性质。

  若用图形表示即为:

 

  依照这个发展脉线来看,刘勰框架的第一个观点是科学的,散文与文章不是同指,乃是两个概念。第二个观点则不够科学,诗歌绝不能归之于文章下属的韵文之列。

  从上所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自文章成体之后,中国便形成诗文并存的局面,文章是与诗歌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文章最初是韵散杂陈的,后随着文化的发展,韵散逐渐分离,形成韵体文与散体文两大分支,散文是韵散分离的产物,该概念之起源明显要晚于“文”的概念;散文是文章下属的一个种概念,文章是个大概念,文章和散文绝非同指,严格地讲,在中国古代,散文并不等于文章。

  第二,散文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中国古代文章有韵散两种形式。韵者,即为韵语,或韵文,以有韵为特征。散者,即为散语,或散文,以无韵为特征。散文主要指以下种类: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从散文所属的诸多子类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散文是杂文学的概念,其中有文学的因子,也有非文学的因子,有审美愉悦功用,也有实用的功用。中国古代散文只是一种文章体类,但不是文学体裁。

  上述观点用图形表示即为:

  

  古代散文的本义:

  

   2、散文与古文,散文与骈文--散文概念的新义

  在我国古代,散文与古文是同一概念,散文与骈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用图表标示: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章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由质趋文,向骈偶发展,从而形成了骈体文。

  骈体文的出现,为散文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散文之“散”具有了与骈体之“骈”相对立的新义--散文的概念,是与骈文相对的、指句法不整齐、不尚对偶的散体文章。在唐代,古文即散文,散文即古文,这两个概念是同一概念。

   ※ 佘树森指出: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骈文的绮靡之风,自此,又开始了时起时伏的骈散之争。也给散文概念,增加了一个新的含义,即与骈偶相对之散体。”

   结论:

  第一,由于骈文的出现,使散文概念有了新义,散文不仅与韵文对立,且与骈文相对立,从而丰富和充实了散文概念的内涵,使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得到了发展和确认。

  第二,作为特定概念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不押韵的散行文章,它与散文是同一的概念,与骈文是相对立的概念。

  

  

  中国的文章分类体系没有散文的位置,也没有戏剧小说的位置。

  在我国古代,诗歌是古代人表现情感的主要载体,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情感的丰富,诗歌的表现性向文章渗透,使文章的实用性和审美愉悦性逐渐分离,从而涌现出一批重在表现情感的文本。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

  南朝的宋文帝就注意到这一变化,对文学独立分科,于儒学、玄学、史学之外别立文学之馆,齐代的王俭撰《七志》也单立“文翰”之名,梁代的阮孝绪撰《七录》,又改称“文集”。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始终是一个囊括了哲学、历史,兼容了应用性和审美愉悦性,集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同体的复合概念。

   总结:

   

  

   

   ※ 当代学者施蛰存(教授)说:

  “散文这个词,在古典文学里,原先已有两个概念。其一是和韵文对立的,指不押韵的文章。其二是和骈文对立的,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这两者都属于文体的概念,而不是文学形式的概念。现代文学中所谓散文,和小说、戏剧、诗歌分庭抗礼,其意义便是一种文学形式了。”

三、现代的散文

  在现代,散文是一个纯文学的概念,它是与小说、戏剧、诗歌相对的一种文学样式。散文概念从古代的杂文学的概念,发展到现代,已经演变成一个纯文学的概念了。

  (一)嬗变的原因

  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形成了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与大同化。构成了中国散文观念发生根本性嬗变的大气候大背景。

  中国散文就已经走上了成熟和完美。这为散文观念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清代和近代时期,中国文化进入鼎盛之期,图书出版事业迅速繁荣,书坊书肆的兴起,图书馆的设置,新学堂的开办,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和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以及长篇小说的高度成就等等,促使了目录学、文体学的发展,为中国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熟、探索的古典文化氛围。

  (二)嬗变之第一步

  嬗变的第一步是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

   ※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指出:“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明确了散文的文学性。

    

   ※ 傅斯年的《怎样写白话文》,周作人的《美文》,王统照的《纯散文》,胡梦华的《絮语散文》,都陆续对散文的“文学性”发表了看法,把散文区分为文学与非文学两类,为了以示区别,特冠以“纯散文”、“美文”、“絮语散文”等名目。

    

   ※ 周作人指出: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分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

   

   ※ 胡梦华认为:

  “絮语散文是一种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它是散文中的散文,就同济慈是诗人中的诗人。”

  散文大家们都努力将古代散文概念中的“应用性文字”和“非文学因素”从散文中摈弃出去,力求给散文以“美”和“艺术”、“文学”的头衔,这标志着人们对散文文学特质的认识的深化和飞跃。由此,现代散文概念就不再是杂文学的概念了,而是属于文学范畴的一个概念。

  

  (三)嬗变之第二步

  嬗变的第二步是散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立。

  西方文学的三分法--即把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这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四分法。

   ※ 郭沫若在《文学的本质》中说:

  “纯文学的内含分诗、小说、戏剧三种。”

  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已成定势。把散文与诗歌、戏剧并立的是刘半农。他认为“文学散文”是指与“诗歌戏曲”相对的,同时不包括应用在内的“小说杂文”。

   ※ 傅斯年在《怎样写白话文》中把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但不足的是,他认为散文包括“解论”、“驳论”、“记叙”、“形状”。可惜的是,他的散文概念也没有完成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

   ※ 王统照说:

  “能作纯散文的人,确乎是不轻见。因为纯散文没有诗歌那样的神趣,没有短篇小说那样的风格与事实,又缺少戏剧的结构,所以作纯散文好的极少。”

  他已是将这四者等列而视了。

   

   ※ 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一文中指出:

  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或称小品文”。

  

  现代散文与其属概念--文学,与其并列概念--小说、戏剧、诗歌的逻辑关系得以确立。

  

  (四)嬗变之第三步

  嬗变的第三步是杂文、报告文学、艺术散文的成熟与独立,现代散文形成三股分流的态势。

  关于小品文的论争:

  

  

  双方的论争,主要围绕着:

  1、小品文的社会战斗职能,是正视社会现实,作“匕首”、“投枪”,还是回避社会现实,“表现自我”的灵性和闲散的情趣。

  2、小品文的创作题材,是广泛多样,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还是承继晚明小品,描绘身边琐事。

  3、小品文作者的人格修养,是“无产阶级化”,还是追求平和、幽默、闲适的人品格调。双方对各自的观点都作了充分的阐述和研究,并使之更加趋于清晰、明确和完善。

   ※ 当代学者吴周文(教授)在《论中国现代散文观念的建立及其嬗变》中说:

  “第二个十年散文观念的变革,与作为杂文领袖的鲁迅和作为小品文主帅的周作人有着极大关系。”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翻译而来的。中国报告文学的产生,是外国报告文学在中国散文的枝杈上嫁接的成果。

  

  由此产生了这样一种格局:

总结:

中国现代散文概念的三步嬗变示意图

四、当代的散文

  (一)对现代散文观的继承

  当代散文的观念基本上是顺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散文观念而来的,当代散文的概念并没有对现代时期有所突破和嬗变,是对现代散文概念的承继。

  其承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散文是一文学样式或体裁,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 秦牧把散文看作是“文学树”上的一枝花;柯灵有“散文--文学的轻骑队”的名言;巴金说:“只要不是诗歌,又没有完整的故事,更不是专门发议论讲道理,却又不太枯燥,而且还有一点点感情,象这样的文章我都叫做‘散文’”。

   二是认为散文概念分为广义狭义两种。

  广义包含报告文学、杂文、游记、随笔、速写、特写、抒情散文等。狭义则仅仅是指抒情散文。

   ※ 徐迟说:

  “有一些同志,说散文时限于抒情散文。殊不知抒情散文只是散文流别之一种。他们不注意狭义与广义的散文之分。他们所喜爱的抒情散文,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散文。另外,还有着广义的散文,种类甚多。”“广义的散文好比是狭义散文的塔身、塔基。狭义散文好比是广义散文的塔顶、塔尖。” 

   ※ 秦牧说:

  “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它也许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论文,和‘社会科学’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杂文’仍然是文学的子女。它或者是个人抒情气氛很厚的东西,和‘诗歌’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抒情文和它的堂姊妹那叫做‘诗歌’的性格嗓门,大有分别。它或者是包含着一个故事,和‘短篇小说’隔壁居住,然而这‘小品文’的声音笑貌,又和它的堂兄弟大有不同。它也许如实记事,也许夹叙夹议,也许气势万千,也许三言两语……样子虽然很多,它们却都属于‘散文’这个家族。”

  当代散文概念的广狭二义的出现,是顺承着现代散文的杂文、报告文学、艺术散文这三股分流的态势而来的。

  尽管广狭二义的称谓是60年代才提出来的,现代时期并未有这个说法,但这只是个称谓问题,两者的思路和观点一脉相承,并无二致。

  

  

  (二)当代散文概念的含混与错杂

  当代散文概念对现代散文概念的承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继了其中的合理的科学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沿用了其概念含混、分类错杂的弊病。中国当代散文家族颇为混乱,其成员繁多、游移不定,其称谓混杂、名目不一。

  当代散文一直不能建构一个概念清晰、体系周严的理论框架。其具体表现为: 

   1、概念的含混与错杂

  

  

  散文有广狭二义。无论广义和狭义,都是使用同一词语--散文,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做明确的限定,从而使论述对象多变,造成歧义。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研究者自己中途转换所指,忽而广义,忽而狭义,造成了研究的混乱。

  第二种是理论研究与文学实践所指不一,即在理论研究是取其广义,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取其狭义。

  第三种是继续沿用古代散文概念,把散文看成是与韵文骈文相对的一种文章体类。他们既不取其广义,也不取其狭义,而是沿用古代散文概念。这样一来,散文概念的外延就无限地扩大了,它包容了现今的一切文章。

   ※ 老舍认为:

  “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刊物(除了诗歌专刊)与报纸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甚至广播的话,也可是很好的散文。”

   ※ 余光中说:

  “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

   ※ 管管则进一步提出,借条、书信、日记、回忆录、广告、祭文、祝寿文、墓志铭是散文,而且叫魂帖子、结婚离婚证书、警告逃妻、失物招领以及厕所文学,都是散文。

  由此一斑,足见散文概念含混错杂之程度。

  散文有那么多品类--随笔、速写、特写、序、跋、日记、故事、回忆录,这些品类的进入,本身就是延用古代散文观的体现。

  

   2、特征的模糊、复杂及不确定

  由于散文概念的含混与错杂,使散文特质的界说因其论述对象多变而呈现出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分类的交叉、混乱及不科学

  由于散文概念的含混与错杂,使散文的分类因其划分对象不一而呈现出品种外延交叉、称谓混乱的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

   ※ 佘树森在《散文创作艺术》中提出:

  

   ※ 傅德岷在《散文艺术论》中提出:

 

  大学教科书提出三分法、二分法和品类说: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分类对象不同,有的取广义概念,有的取狭义概念。二是分类标准不定,有的以表现手法分,有的以文章内容分,有的以形式分,有的以特点分,甚至有的是几个分类标准交叉混用,导致所分品类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外延相互交叉、包容,致使理论界在分类问题上一直没有一个严密的、科学的、众所认同的定论。

  (三)散文概念的重新界定

   1、界定的原则

  重新界定散文概念,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能够得到普遍广泛的认同。

  其二,有利于散文的创作实践活动。

  其三,与散文发展现状相吻合。

  其四,体现历史的承继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散文历史与现状的界定全新的散文概念。

   2、界定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者,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表现”为主要特征,旨在通过写人、叙事、言理来达到表现主观感受的目的。

  狭义者,是广义散文下属的一个品类,它更富于表现的情韵,重在表现情感、情绪、情思。为了将广义与狭义区别开来,我们称广义散文为散文,称狭义散文为艺术散文或美文。

  用图表示如下:

  

  对于散文,我们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的形象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但散文决不是集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于一身的复合概念,更不是囊括一切散行文章的大杂烩。

  第二,它是一种表现的艺术,表现性是它的基本特质。

  第三,它是散行文体,句式参差不齐,长短不一,语言自由灵活,不必押韵,不受格律的限制。

  对于艺术散文,应该强调的是,它与杂文一起共臣于散文之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

  报告文学与特写不应归于散文所属。将它们归入新闻类文体,更为合适。

  如下图:

   

  回忆录、序跋、书信、日记应归入应用文体之中。

   

  如下图:

  

   3、界定散文的类别 

  如下图:

  

  

  统一称谓也是界定散文概念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4、关于“大散文”的讨论

  《美文》杂志1992年创刊。提出大散文的观点。

  其实,大散文观点受到北师大学教授刘锡庆的严厉批评。要害在于散文概念的混乱。

   ※ 贾平凹的观点

《美文》发刊辞

   贾平凹

     ……

  我们倡导美的文章。为什么办的是散文月刊而不说散文说的是文章?我们是有我们的想法。我们确实是不满意目前的散文状态,那种流行的,几乎渗透到许多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对于散文的概念,范围是越来越狭小了,含义是越来越苍白了,这如同对于月亮的形容,有银盘的,有玉灯的,有桔的一瓣,有夜之眼,有冷的美人,有朦胧的一团,最后形容到谁也不知道月亮为何物了。我们现在是什么形容也不是,月亮就是月亮。于是,还原到散文的原本面目,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

《美文》三年在编辑部会上的讲话

  贾平凹

  ……

  一、“大散文”一词的提出,大家都明白,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要标新立异,它是有其背景的。……国内散文有了新的起色,甚至出现一种热闹现象,但仍严重存在着一种虚浮,琐碎的造作的甜腻的作品到处都是,于是,《美文》还得疾呼,还得坚持在内容上求大气,求清正,求时代、社会、人生的意味,还得在形式上求大而化之。

  二、“大散文”是一种思维,一个观念,不能简单说成这样写就是大散文,那样写了就是小散文,或别的不大不小的散文。

  三、……在散文被总体上的糜丽柔软之风污染和要沉沦之时,需要的是有一股苍茫劲力,而不宜于什么“清理门户”,寻纯而又纯的东西,那只会使散文更加穷途末路。我们理解散文的宽泛,在于拓宽路子,我们没办法也没兴趣去说散文是什么,小品文是什么,随笔是什么,杂文是什么,再分出的哲理散文、旅游散文、抒情散文、知识散文到底各自的区别又在哪里?创作要从实际出发,还没有哪个作家在要写一篇文章时脑子里得把这些区别想得清清楚楚。

   

   ※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的观点:

  我认为散文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现在的“散热”是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贾平凹提出“大散文”更是乱上加乱。

  现代散文的大师们没有解决好散文的审美规范问题。

  “大散文”的提出恰恰是在散文文体应该净化的时候,这是一种倒退。散文如果变成一个“杂牌军”的“收容队”,那么,它在艺术上绝对只能是滞后的,它的审美特征也就无从规范,将成为包罗万象的非常庞大的甚至文学和非文学的混杂体。 

  当代散文在理论上一直就是一种“大散文”概念,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秦牧讲的“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这种“海阔天空论”实际上是当代散文在范畴概念上的主流。80年代初曾开过一个‘复兴散文’的座谈会,基本的意见:散文是一切文学文体的基础,如同绘画中的素描,是基本功。把散文定位到初级习作的、“入门”的、“基本功”式的地位,没有涉及散文本身的审美特质。而一种文体不能走向充分自觉,审美规范不明确的时候,只能走向杂乱,不会复兴。

  关于散文研究,有四个问题。首先是范畴论(定义、概念)。散文需要净化,而不是进一步庞杂、混乱。净化的时机已比较成熟。第二是审美品格论(审美特质、审美规范)。第三是创作论。第四是批评论。现在范畴论、审美论没有搞清楚,评论根本无从谈起,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共同认识。创作论现在也非常混乱,是“各抱各的主张,各写各的文章”。散文研讨会历来就是五花八门,各说各的而已。

   

   ※ 本人对大散文争论的看法:

  第一,这是理论界和创作界的两种不同的声音,是从两个角度发出来的。目的都是好的,作用也各有各的用处。

  第二,从长远处看,还是理论上的清晰更最重要,可以改变无序盲目的状态,改变混乱的状态,使创作欣赏健康发展。

  第三,贾氏并没有理论,却硬要搞一个理论旗帜出来,其实是一个十分模糊的东西,说来说去,并不是范畴的,而是形式的。

  第四,有炒作之嫌。2002年又搞了一个北大与中国散文学会联合召开的一个“中国散文论坛”,不过会上诸位大学者们,说法不一。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不断地在当今中国文坛、在各种媒体上制造声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炒作技巧。

  本人论文《回顾展望--90年代与21世纪的艺术散文》中说:

  目前散文理论界出现一场关于“大散文”的争论,贾平凹与刘锡庆各持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 这两个观点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和解决散文的纯与不纯的矛盾的。角度不同,其观点当然有异。说具体一点,贾平凹是从创作的角度去看待散文泛化现象的。贾平凹所言之“大”,也还是在文学的范畴,在散文的领域,其决不是要把那些根本不能称之为散文的文章囊括在散文的大伞之下, 也更不包容那些没有艺术特质的、不伦不类、非牛非马的低品质的印刷品。而刘锡庆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去看待散文泛化现象的。刘锡庆并不是要给散文划地为牢,自我限制, 自我束缚, 他更强调地是科学性和准确性。其实,双方的观点都无可厚非。从创作的角度说,限制是应该少一点,大散文放大了视野,拓宽了路子, 对散文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说,处延的宽泛模糊,概念的边缘交叉,都会破坏人文科学领域长期形成的内在的逻辑体系,影响学术研究向科学化纵深化方面发展,创作界允许概念模糊,而学术界是绝不能允许概念模糊的。创作就是应该自由,越少限制越好,理论研究就是应该严密,归类分析,越细越好。当今90年代艺术散文领域,有这样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观点进行论争和研讨,这对它的发展来说,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两个不同的方向对其予以推动、调整和制约,其意义之深远是难以估量的。

  …… 

郝小强

相关文章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古代诗歌鉴赏歌诀

 总纲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注释明暗示;三看题材定类型,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作者悟情志,六看句式理意趣;七看背景知来历,八看典故解用意,其一风格流派要记熟,时代手法挂心头。诗经表现是现实

考验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几年前,马里奥还是个以偷盗为主的小混混,而今却成了洛克市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商人。此时,天色已晚,马里奥驾驶着他的黑色奥迪A8,全速行驶在路上。当他驶到一个坡路时,突然听到了一阵轰鸣声,从后视镜看过去

散文的概念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质是什么?随笔、小品、是不是散文?报告文学、特写是不是散文?  研究问题,必须先搞清楚或者先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散文,也必须先搞清楚或确定什么是散文。  其一

教务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凌海三中  教务处在教务处组织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上学期在学初、期中、五月初、期末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评价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组长: 石慧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高中部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激励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极大的热情

说普通话从我开始--开学典礼教师演讲稿

  教职员工同志们:  首先让我讲一个典故:  在《韩非子》一书中“外储说左上”中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脱销。齐桓公十分愁闷,就问宰相管仲该怎么办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好学若饥、谦卑若愚,梦想希望,珍惜光阴)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今年 6 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三次体验,这三次体验不仅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在硅谷乃至其他地方的技术同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惊人相似的讽刺手法的运用--《钦差大臣》《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

缪加奇《钦差大臣》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许多国家常演不衰。课文节选的是这部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写得好
同类文章
彩虹总在风雨后_650字

彩虹总在风雨后_650字

作者:杨辰坚持不懈可以在一座很高的山上征服世界。 (狄更斯) - 铭文 进入初中并迎接第一次体检。 男孩们必须做引体向导,考试中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两个男孩站在我面前,老师发出命令
包容是种美_650字

包容是种美_650字

如果你看到其他人破坏了你的东西,你会轻声说:“没关系,然后当我给你一个礼物。”我认为这是宽容。世界更宽容,世界将变得美丽。如果世界上没有宽容,世界应该是多么冷酷无情。宽容可以让你快乐
胭脂扣_1500字

胭脂扣_1500字

如果她想做她想做的事,她应该选择健忘症。这是男女爱情中无处不在的情况。我读过一篇文章,其中一个女孩愿意为一个男孩自杀。醒来后,她将男孩的名字刻在她的胳膊上。红色标记就像血。从那时起
奋斗进行曲_400字

奋斗进行曲_400字

雕刻时间长,生长长;成长就像雕刻一样,雕刻就像成长,不受时间的磨砺,不能成为极端的作品或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经过时间评估还不够,还需要一个人自己的奋斗。 我的斗争始于她
窗外_650字

窗外_650字

蓝天镶嵌着烈焰般的阳光,周围有眩光。在窗外,太阳照在他们身上,留下一个瘦弱的身影。汗水浸湿了衣服,疲惫的身体蜷缩在小麻布上,静静地享受着梦想。 推开窗户,一束平直的阳光迎接我,给我一点温暖
成长之路之孤独与平凡_900字

成长之路之孤独与平凡_900字

每个人都在成长并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许,这件事会让你难以忘怀。也许它会触动你,但有些东西需要面对普通人。每个人都成长,同样平凡,但表现不同,有些人在快乐中成长;有些人在残疾中长大;有些人....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_650字

请记住,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即使是现在,你周围的成年人也会向你灌输如下:“如果你学习不好,长大后,你就会像扫街一样好(工人) ,快递员。“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种职业歧视
爱的别名_400字

爱的别名_400字

孝顺是爱,爱是孝道。莎士比亚说,母爱比爱更好。在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的母亲将把你所有的爱都放在你身上并为你感到骄傲。当她头上有一些银发时,你是否意识到你在成长?你应该孝顺吗? 事实上
我的暑假趣事_900字

我的暑假趣事_900字

随着暑假的到来,天气过热,我应该在暑假期间暂时改变主意。我去了乡下的祖母家度暑假。在她的位置,应该没有树荫。暑假过后,我吵着要去奶奶家。虽然有空调,但就像我出门时进入蒸笼一样
描写景色的要点

描写景色的要点

把握风景的特点,全面细致的观察 观察和感受风景需要发射各种感官,描绘状态,颜色,声音和气味这一幕,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阅读并留在那里。 [例子]风已经开始,相对平静的雾海已经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