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迎2017级新生典礼上的讲话
2021-10-24 13:22:29 23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近期目标——拿文凭,走到一起来了;又将为了一个共同的远期目标——求成功,渐渐四散而去。在这一来一去的历史关口,请允许我代表全院千余名师生向你们道一声:衷心祝贺,热烈欢迎!
数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催生了年轻的青藏高原隆起。在这场伟大的沧海桑田巨变中,岷江、沱江及支流们一泄而下,缓缓形成大小不等的 8个冲积扇,各个冲积扇间的相互重叠与渗透,形成了广袤而厚实的冲积平原——成都平原。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润,水旱无忧,极其适宜农作物生长,自然也极其适宜人类居住。
30xx年前,一支原本来路不明的先民,当千年不遇的大旱和洪水交替来袭时,为躲避灭顶之灾的他们,不是往别的任何地方逃跑,而是到最近的成都避险,并最终在这里得到庇护和安身。这一波澜壮阔的人类迁徙的标志,就是今天名扬四海的成都金沙遗址,以及随后30xx年不改名和姓的成都城。据说,如此扛着老字号招牌不改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也只有区区两座。
两年前的5月12号,汶川发生8级地震,距离震中仅几十公里的成都城,虽然受到极度的惊吓,却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而它的四周,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1000余万的人口,山河破坏极其严重,生命损失极其惨重。唯有有惊无险的成都城,在被着实惊吓了一把场后,令人只能由衷地赞叹祖先当初目光的睿智,并赠与这块风水宝地“慢摇吧”的浪漫美誉。即使在已经迅速高碳、因而正费力低碳着的今天,如果天气与运气两好,在清明前后仍然可以看到杜甫名句中所描绘的绝美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和“窗含西岭千秋雪”。
大学是城市的娇宠。城市文明程度是大学兴旺程度的最坚实支撑。选大学就要选其所在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选成都作为上大学的地方,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54年前的春天,一支300多人的队伍,从重大、清华、南大、北地和西北大等知名高校抽调,汇集到当时只有区区几所高校的成都,为年轻的共和国筹建又一所地质勘探学院。作为百废待举中的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筹建中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李井泉亲自带领有关专家,在成都市东郊一个叫“大坟包”的地方挑选校址。当他们看到来自岷江的清水不舍昼夜地从脚下潺潺流过时,禁不住灵感顿时大暴发,几乎在当时就一致赞同选定这里。从此,那座后来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的高校,就把大坟包彻底改造成为大校园。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及其前身,创造出多项中国高校的壮举:比如当年基建当年招生,比如首届招生就是本科,比如4年后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比如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比如从洞里挖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用的铀矿,比如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和硕士生,比如担任队长和主要成员组成我国首支南极科考队,比如担任副政委率领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比如老早介入到我国西部所有在建大型工程建设,比如512地震和泥石流灾害后是灾区最活跃的专家身影等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