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小时候的故事3个
2021-09-23 04:41:06 20
智慧,让古代人类学会捕食的技巧;智慧,让他们学会装饰;智慧,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智慧。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欢迎阅读!
古代人物小时候的故事1:
两岁大的希特勒曾经看着父亲鞭打一只狗脸上却显露出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强烈表情;6岁大的希特勒独自跑进树林,“苦练声音的力量,他会对着树木大喊,直到喉咙沙哑”;也许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章节要算希特勒故意导致了弟弟的死亡,他亲吻弟弟爱德蒙德并以此将致命的风疹传染给他。
1895年希特勒年满六岁,父亲把希特勒送到一家公立的学校念书,他在小学里成绩一贯良好。恰好这年正是希特勒的父亲58岁从海关退休的时候。在此后四五年中他在林嗣附近的许多村子里搬来搬去。到希特勒12岁的时候,已搬了七个地方,换了五个学校。希特勒在兰巴赫附近的本笃派修道院学习了2年,他参加了唱诗班,选了唱歌课。据他自己记载,他梦想将来做牧师。
11岁的时候,阿道夫被送到林嗣上中学。这需要他父亲破费一点钱,也说明他父亲有志让儿子走自己的道路--做个公务员。但是,这却是希特勒最不想做的事。他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希特勒想要做画家这次冲突的一个结果是希特勒在学校里就不再好好念书了。希特勒在林嗣中学里却坏得异乎寻常,终于在没有得到应有证书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学到距林嗣相当远的希太尔州立中学,他在那里呆了不久,没有毕业就离开了。
1920xx年,希特勒的家庭发生了重要的变故。1月3日,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因肺出血溘然去世,享年65岁。他的病是在早晨散步时发作的,几分钟以后就在附近一家客栈里死在一个邻居的怀里。当希特勒看到父亲的尸体时,不禁痛哭失声。希特勒的母亲当时42岁,住在一所简陋的公寓里,靠不多的积蓄和养老金抚养两个遗孤阿道夫和保拉。她秉承丈夫的意愿,百般劝说儿子好好进学校读书,继承父业,但希特勒却比以前更加坚定,下决心不愿再干这个行业,继续荒废他的学业。
此后的二三年他不愿上学,母亲又劝他去做工,学一种手艺,他却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整天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享受"空虚的舒服生活"。虽然体弱多病的母亲靠微薄收入很难维持生计,年轻的希特勒却拒绝出外谋生来帮助母亲。
希特勒虽然下定决心要做艺术家,但是他在16岁的时候,已经热衷于政治了。当时他对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境内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经有了强烈的憎恨,对于凡是日耳曼的一切,都有着同样强烈的热爱。16岁的希特勒,已经成了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喜欢起读书来。他参加了林嗣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大批大批地借阅图书。他的少年友人回忆,他总是埋头在书堆里,其中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和德国神话的着作。
1920xx年,希特勒过完17岁的生日之后,带着他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他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两个月。他成天在街头闲逛,他千方百计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1907和1920xx年,他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只好在维也纳街头靠画画度日。之后希特勒母亲患了致命的乳腺癌。于是,他就回到林嗣。自希特勒离开学校以来,多灾多难的母亲和姐姐凑钱供养了他达3年之久,但他却一点成绩也没有。1920xx年12月21日,林嗣开始披上圣诞节的盛装时,阿道夫·希特勒的母亲去世了,两天后她被葬在利昂丁丈夫的墓边。
从1920xx年到1920xx年对希特勒来说,一段极其悲惨和贫困的时期。
1920xx年11月,他到维也纳不到1年就不得不放弃在西蒙·丹克胡同租赁的房间,在以后的4年中一直住在只有铺位的鸡毛店里,或者在多瑙河畔维也纳第二十区默尔德曼街几乎同样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栖身,靠光顾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这时一个中国家庭帮助过他。他自传中描述童年在维也纳的生活时,曾经提到过,在自己贫困潦倒时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这个“张姓”按原文的德语发音"CHEUNG"谐译,在英语中也可译为“程”)家庭曾无偿的一次提供给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留宿。希特勒称他至少有一阵子靠当个“小画家”,但是他在自传中没有详细说明这个工作的情况。在1920xx年和1920xx年,他的情况略有改善,可以不必再当普通小工了。这时他开始做个小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1920xx年迁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20xx年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衔至下士。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黑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
古代人物小时候的故事2:
卡罗素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公认的最伟大的歌唱家之一,可谁知道这样一个歌唱家的童年却异常的贫困,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
15那年,卡罗素的母亲与世长辞,自此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母亲的照片。他母亲一共生了21个孩子,其中18个很小就夭折,只有3个小孩好不容易才活下来。这位除辛劳及贫苦之外一无所知的贫农妻子,竟然认定唯有安利可这个儿子头顶有天才光轮,为了安利可,她愿作任何牺牲。“我的母亲为了让我成为歌星,甚至连鞋子都舍不得买,终年打着赤脚生活。”卡罗素每当忆起这段往事时,脸上都会淌满泪水。
10岁时,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工厂工作,白天的工作结束后,就勤练唱歌。放弃工厂的工作而以唱歌维生,是在他21岁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机会就会到附近的酒店唱歌赚晚餐费,或者受不懂音乐的男人雇用,当那男人站在他所钟意的女性家的窗户下,装模作样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卡罗素就躲在附近,以他优美的声音唱着小夜曲,希望为那男人掳获小姐的芳心。
后来,他终于获得参加歌剧演出的机会。但在排练时,因为过于紧张,竟无法如平时般地发出声音,虽然试过好几次,声音仍如玻璃裂开一般刺耳,最后终于泪流满面地离开剧场。
当他终于步上舞台正式参加演出时,始终忘不了以前的经验,所以一直有所顾忌,不敢敞开喉咙唱,以免被观众嘲笑,这时他还只是个候补歌手而已。有一天晚上,担任男高音的主角歌手突然生病,身为候补歌手的卡罗素却不在剧场内,于是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家酒店找到烂醉如泥的卡罗素。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剧场,而化妆室里热得令他喘不过气来,因此上了舞台之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演出效果可想而知,使得观众们生气地大吵大叫。
当幕被放下后,他也被免职了。那天晚上,他只觉得人生已毫无希望,因此决定自杀了此一生。
当时他口袋中只剩下一里拉,还可以买一瓶葡萄酒,因此第二天什么都没吃,只是边喝酒边想着要用什么方法自杀。就在这个时候,剧场派来的人冲进来大叫道:“卡罗素,快走!今天演出的男高音观众非常不满意,他们吵着说宁愿看卡罗素演出,快走吧!”
“要我上台?”卡罗素不敢置信地大声问道:“怎么可能呢?他们连我的名字都是不知道啊!”
“当然不知道啊!”剧场派来的人回答道:“他们本来是说让‘那个酒鬼’上台。”
卡罗素去世时,其财产几乎有好几个百万富翁财产的总和,仅仅唱片的收入就超过200万。他虽然这么富有,却从未忘记年轻时所过的贫穷生活,因此对于所支出的每一笔金钱,都巨细靡遗地写在小记事簿上,甚至到去世前也不例外。他喜欢收集昂贵的象牙雕刻品及珍贵的饰带等古董,大至购买这些古董的钱,小至给侍者的小费,都详细地加以记载。
对于意大利农民特有的各种迷信,卡罗素坚信不疑,直到最后一天,他仍相信被拥有“魔鬼眼睛”的人瞪视着,就会有灾难临头;当他要搭船横越大洋之前,一定会请占星师占卜吉凶;又因认为穿过竖立的梯子下方不吉,所以见有梯子竖立时就绕道而行;星期五他绝不穿新衣,要远行或开始新的工作时,也绝对避开星期二和星期五。
他非常爱干净,甚至可说已到了洁癖的程度,从外面回到家里,他一定从上至下、从内到外地将全身衣服都换掉。
他虽然拥有世上最好的声带,但他从来没有戒烟的念头,在后台化妆时更是烟不离手,曾有人问他抽烟会不会影响声音,他毫不在乎地说道:“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对于食物及饮料,他也无所忌讳,只是在上舞台前,习惯喝一杯威士忌苏打清清喉咙。
因为10岁就离开学校,所以几乎未曾看完一整本书,他对他的太太说:“并不一定非要读书不可,我的知识直接学自于人生。”他的嗜好是多方面的,为搜集邮票及罕见的钱币,花费再多的金钱及时间都在所不惜。他又擅于人头漫画,作品每周都被登载于意大利周刊杂志。激烈的头痛是他长久以来的老毛病,有时候甚至会因疼痛而大声号叫。
他一向精力旺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逐渐衰退,到了后来,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安静的书房里,完全不在乎听众的叫声,最后竟成为忧郁症,经常郁郁寡欢地呆坐数小时,要不然就整整齐齐地把报上的文章剪下来,再一张张地贴在备忘录上。他出身于拿坡里,但因为第一次在拿坡里演出时,报纸对他的评论并不好,观众的反应也很冷漠;卡罗素一直忘不了当时所受到的待遇,所以在他名气达于巅峰时,虽曾回拿坡里好几次,但绝不愿在那儿演出歌剧。
在他的一生中,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第一次抱孙女葛罗莉亚的那一刻。他曾说过好几次:“这孩子迟早会从走廊跑进我的书房,希望这一天快点来到。”有一天,这个梦终于实现了,当葛罗莉亚跑进他的房间时,他兴奋地把她抱起来,双眼溢满泪水地对妻子说:“还记得吧!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时刻。”
那天之后还不到一星期,这位稀世的伟大歌手--卡罗素便与世长辞了。
古代人物小时候的故事3:
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索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20xx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着,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