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知识:中国的军事战略
2020-10-11 22:42:27 105
中国的军事战略是一项积极的国防军事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上一代无产阶级军事战略家,是从中国的国情和敌我双方的客观现实出发,在领导人民军队成功进行内战和反侵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争实践中,他们创造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主动防御的战略思考。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击败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军事斗争中,成为指导国家军事斗争大局的根本战略思想。
1.积极防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军事战略
长期以来,当敌人强大而我们软弱时,中国革命战争一直处于战略防御位置。战略防御问题已经成为人民军队作战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仅谈论进攻和否认防御的军事冒险主义,仅谈论防御和否认进攻的军事保守主义或飞行主义只会导致战争的失败。只有积极防御,软弱人民军队才能击败强大的敌人并最终赢得战争。主动防御策略的实质是在战略防御的前提下辩证统一进攻与防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战役中的战略防御与进攻,战役中的战略延伸和快速决策,战略内战和快速的外部进攻行动,以逐渐削弱敌人,达到战略防御的目的。二是将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和战略攻势有机结合,适时引导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或战略攻势发展,在有利条件下与主要敌军全面进行战略决战。歼灭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防御也称为进攻防御和决定性防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主动防御军事战略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奉行“敌人前进,我们撤退,驻地骚扰,敌人累了,战斗,敌人撤退,追逐”的作战方针。后来,为了打破敌人的“围“”,红军采取了“深入敌方”的战略方针,实行了灵活的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体现在全国实施持久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基本游击战,但不放松在有利条件下的流动战”的总方针中。 。”在解放战争期间,积极防御战略的核心是消灭国民党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保守派地方。”在抵抗美国侵略战争和援助朝鲜的战争中,志愿军实施了在战略反攻阶段“以机动战为重点,结合敌后的阵地战和游击战”,在战略防御阶段实行“持续作战,主动防御”的方针。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解放军的军事战略仍然是积极的防御,但形势和内容却大不相同。解放军在战略上贯彻国防,自卫和后期发展的原则。它不再仅仅关注敌人强而我们弱的情况,而主要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任务和外交政策;军事战略必须解决。这不是夺权,而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捍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军事战略判断不再局限于国内阶级力量的比较,而是着眼于国际战略格局和当代军事斗争的发展趋势。上。 1956年,中央军委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建设时期的第一个战略政策,即积极防御祖国。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主要是由于中国安全环境的迅速恶化以及对战争爆发风险的高估。因此,中国在应对最困难的局势和为敌人做准备的基础上,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并深深引诱敌人。早搏,拼搏,核战争。 1980年代初,中央军委针对未来全面发动侵略战争的特点,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政策,主张坚持后期发展,坚持人民战争,坚持长期坚持。行动基于劣质装备打败敌人,以及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业务战略指导原则。尽管最终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或大规模的外国入侵,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几次边境自卫行动,并在实施现代局部战争中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邓小平关于在较长时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世界大战的战略判断,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已实现战略转变,即从为早期战斗,大型战斗和战斗做准备。在Hele时期,核战争的战争状态已经真正转移到现代化的轨道上,强调战略指导应该从准备好应对大规模敌人入侵的方向转变为专注于应对可能的局部战争和军事打击冲突,并建议适应当前情况。所需的主动防御军事战略。在1990年代,中央军事委员会在深刻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新时期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并确定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应该集中在胜利上。现代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已经在军事战略上实现了新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安全局势,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内外政策,军事斗争以及军队建设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中国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这不仅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而且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军事条件。即使在未来发展,积极防御仍将是解决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军事战略。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对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长期而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实施这一军事战略,必须处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防御与进攻之间的关系。主动防御不是纯粹的防御,而是进攻性防御,是进攻和防御的结合。主动防御必须灵活且可移动。战略指导不仅要坚持战略防御和后期发展,而且要注意在战斗中采取积极的进攻行动和先发制人的行动;不仅要有长期战斗的准备,而且要在战斗中迅速作出反应并迅速作战。快速决策,特别是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应在满足战略快速决策的条件时努力做出快速战略决策。不同于在革命战争时期坚持要深入敌人,先在内线消灭敌人,然后在外线消灭敌人,新中国发动的局部战争更多地是为了依靠边界为胜利而战。大陆的深度。与过去我们准备抵御大规模敌人入侵并基于战略和深度决定性战斗而准备的情况不同,现代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着重于沿海水域的作战以及浅层和深层边界的作战,并强调使用积极的进攻行动来阻止敌人。主动防御需要战略上的迟到,这并不是软弱的迹象。 “迟到”的意思是“人民不冒犯我,我不冒犯他人”,这有利于维持政治和外交上的主动权。 “控制人”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得罪了我,我就会得罪其他人”,表明了反击自卫的决心和能力。中国不会主动制造麻烦,但不会表现出软弱。一旦侵犯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坚持正义的自卫战争,消灭所有犯罪者。
其次,遏制战争与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遏制战争就是在和平时期使用威慑力量在军事和政治上阻止或延迟战争的爆发。新时期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不仅要解决如何做好准备,如何战斗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制止战争,避免战斗,制止战斗的问题。不仅必须努力避免全面战争的爆发,而且还要努力防止局部战争。这样的发生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可以在必要时采用各种军事威慑手段来协调政治和外交斗争,并征服士兵而不进行战斗,以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秉承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将越来越多的现代常规部队结合起来,强大的后备部队与可靠有效的有限核力量是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并发挥威慑作用的基本方式。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遏制战争是基于赢得战争的能力。只有赢得胜利的威慑才能得到有效实施。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立足点一直是准备应对和赢得战争。就是说,要争取从最坏的可能性中获得好的结果,并达到在不敢战斗,不敢战斗的情况下击败他人的目标。这是中国威慑思想的基石。
第三,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军事战略必须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外交和经济紧密协调。实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最根本的是从政治上考虑和处理军事问题。现代局部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和外交因素的限制,并具有强大的政治和政策性质。中国未来的国防行动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息息相关。对于军事战略指导,我们必须具有政治头脑,政策概念和大局意识,并善于把握一些主要的战略关系。无论是在军队中战斗还是不战斗,战斗的目标,战斗的程度,何时战斗以及何时停止,都必须在政治和战略上充分考虑。在军事斗争中,我们必须严格保持自卫立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一次战斗中要谨慎,以理性,有利和谦虚的态度行事,牢牢把握战斗中的主动权。 “理性”是指坚持战略防御和后发展,使我们能够在政治和外交上扬名并发挥主动性; “有利”是指抓住有利的机会和条件,坚决取胜,获得有利的军事地位; “这意味着控制军事斗争的强度,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军事斗争,并在适当的胜利后结束军事行动。军事斗争必须与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积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区域稳定,并努力改善战争局势。国家安全环境。
2.以在现代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条件下赢得局部战争为基础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可以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但是,仍然存在各种类型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在世界范围内,由高科技武器发展引起的一场军事领域的深刻革命正在发生,它将对战争形式,战场环境,作战方法和指挥方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安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将来,局部战争可能会以高科技武器和装备面对敌人。
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央军事委员会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基本要点应该是从处理一般条件下的战争到以现代技术尤其是在高技术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技术条件。上来。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政策必须指导和管理一切军事建设和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政策的需要,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以确保该政策的顺利实施。充分准备。为了全面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指导下,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将重点从为全面战争做准备转移到为局部战争做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很长时间以来,军事战略的重点始终是准备与敌人的大规模入侵作斗争,并立足于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仍然使用过去的全面战争的概念来思考问题并开展工作,并使用基于全面战争的军事战略来指定局部战争,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这是因为,无论战争准备和战争执行情况如何,中国的全面战争战略指导和地方战争战略指导都明显不同:全面战争是基于国家消灭敌人的深度,而局部战争则侧重于浅,近,深的边界,海空双赢;全面战争应努力延长战争,而局部战争则强调应尽快解决。全面战争通常在战争开始时就经过战略防御行动,然后才能转移到战略反攻和进攻中,而局部战争可能从一开始就在自卫方面进行反攻。它采取规模有限的战略进攻行动的形式;一场全面的战争需要全面动员,整个国家会与敌人会面,而局部战争则应避免战争的扩大和升级,并减少对国家整体局势的影响。只有改变传统的全面战争思维方式,才能为符合客观现实的未来战争确立战略指导原则。
第二,积极探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中国面临的局部战争的类型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但未来最具威胁性和最难处理的将是高科技或高科技局部战争。从世界上最近的局部战争来看,由于在战场上使用高科技武器,战争的突然增加,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的减少以及相关空间的扩大,显而易见战争步伐和进度的加快,战场打击的高度透明性和远程准确性,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法,战略空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战争,战役和战斗有时可以整合。前后边界模糊,战斗支持更加复杂,有限的战争目标和规模可能造成巨大伤害。和影响。为了赢得未来的高科技局部战争,我们必须关注其特点,关注其发展,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学习对手,也要学习自己。有必要研究如何在联合作战中发挥各种部队和武器的能力,以及如何发挥军队与地方的联合力量。有必要研究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科学组合。问题是研究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科学编制。归根结底,有必要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条件下创造新的局部战争策略。
第三,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其主要目的是在高科技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局部战争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发生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确定。它可能是由陆地和海洋纠纷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其他利益冲突引起的;它可能是与强大的敌国对抗,或者可能是与实力相等或低于其自身整体实力的对手对抗;它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可能在某个方向发生,或者在突然的方向突然爆发;它可能在大陆一定深度或边界附近进行战斗;它可能是陆战或相对独立的海战或空战。战略指导必须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为多手做好准备,并在情况发生时迅速灵活地做出反应。中国的安全环境相对复杂,应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着重考虑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军事对策研究和军事斗争准备,同时兼顾其他方向,并处理关键与安全的关系。非关键点。按照未来战争日益高涨的技术含量,我们将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着眼于最需要的武器装备,并采取一些手段在高科技条件下尽快控制敌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努力培养大批能够管理现代战争的人才;系统地调整和改革体制的建立,逐步形成满足现代战争需要的体制。
为了在现代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我们必须以与现有武器和装备的战斗为基础,并继承和发扬人民军打败劣质装备的优良传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它逐渐实现。必须有时间和程序。即使经济比较长,武器和装备得到改善,与他们可能面对的强大敌人相比,它们仍然处于劣势。中国军方武器装备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高科技武器也相对较少。这种基本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完全改变。在此期间,如果要打仗,则劣质装备的敌人仍必须以超强装备击败。操作指导只能基于现有武器和装备,换句话说,只能基于比现有武器和装备稍好的基础上进行。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使用劣等装备打败高级敌人,因为我们正在进行正义战争和人民战争。我们对此必须充满信心。”回顾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进程,我军以劣等装备击败了敌军。无论是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他们全都以劣质设备赢得了战争。
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之间的全面斗争。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高科技的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力量空前提高,对战争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但是,高科技武器装备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现代战争的结果最终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民的支持。人民仍然是战争胜利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提到的人民是有坚定信念的人民,他们认识人民的利益并为之奋斗,他们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很高的军事素质的人。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尽管战争形式和战斗方式与以往不同,但仍需要动员并依靠人民进行战争,仍然依靠人民掌握和使用武器装备,仍然需要人们的多功能性,智慧和牺牲。 。开发的武器和设备越多,技术越复杂,对人们的质量要求就越高,人们的作用就越突出和重要。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处于不利地位时,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牢固树立敢于打赢的信心,强调使用加重感,实施灵活的战略指导并坚持击败您。是的,我与我作战,利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缺点,以弥补武器和装备的不足,最终击败所有入侵的敌人。
3.在高科技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参加伟大的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是人民创造历史和战争中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说,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战略是由毛泽东主席制定的。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是人民战争。” “我们仍然坚持人民战争。”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发动战争,组建人民军,建立扎实的革命根据地,实行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相结合的武装体制,整合武装斗争是斗争和各方面斗争的主要形式,结合各种斗争形式,运用灵活的战略和战术。人民军在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个又一个地击败了一个敌人,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人民战争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真正的优势和力量所在。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是基于人民战争。坚持人民战争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因此可以赢得国内外大多数人的支持;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它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中国强大的武装部队在人民战争中拥有深远的潜力,并为持久的战斗提供了社会基础。拥有丰富的战争传统和经验的中国人民可以依靠人民的战争在今后的反侵略战争中赢得重大胜利。
当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使人民战争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人民战争具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装备,不同的手段和条件,因此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未来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给人民战争带来严峻挑战。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战争形式的角度来看,战争主要表现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过去,整个国家面对敌人,整个人民参与了战争。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随着战争的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战略指导,战争动员,作战方式和作战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正确处理全面动员和部分动员,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之间的关系,直接和间接参与战争,已经成为在高科技条件下指导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战争动员已从全国的一般动员转向全国各地的局部动员和某些行业的动员。人民参与和支持战争的形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从直接参与到更多间接参与,从强调人力和物力到强调技术支持,战斗人员主要是具有较高技术和军事素质的预备役部队。直接参加战争的人民群众将采用与过去不同的新战争方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动人民战争,必须立足于高科技局部战争和创造性思维的现实。
其次,从战斗力的角度来看,与精英士兵进行的技术密集型战斗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仅依靠人力优势的战斗方法面临挑战。过去,人民战争的科技水平不高,对战斗人员的技术资格要求相对较低。他们可以大规模地动员人民,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参军,从而形成对敌的绝对优势,以弥补人民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但是在现代条件下,两军的决定性胜利更多是一场技术竞赛。现代战争中集中优势力量的本质是依靠科学技术综合形成的卓越战斗力来集中优势火力。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人力数量的优势就很难与敌方的技术密集型质量优势对峙,并且很难弥补武器装备时代的差距。部队人数。如何在与精英士兵进行技术密集的对抗中发挥人民的巨大力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从作战空间的角度看,高科技局部战争的直接交战战场相对狭窄,利用广阔的领土散布和消灭敌人面临挑战。将来,中国将要面对的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主要在陆地边界,近海地区以及相关领空的局部地区进行。一方面,两军直接交战的战场相对狭窄,对目标的打击非常精确,所使用的力量高度集中。这使得很难组织人民群众利用广阔的土地大规模分散,消耗和消灭敌人。另一方面,战争已扩展到陆地,海洋,空中,空间和电力的多维空间。战争的前线和后方很难区分,战争的相关领域空前扩大。如何在有限的直接战斗战场和与战争有关的广阔空间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力量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
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和高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既对人民战争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人民战争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
首先,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为积聚雄厚的人民战争潜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经过长期奋斗,中国高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军队实行“科技强军”,表明整个国家和军队都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来。一支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武装起来的高科技产业大军,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锐力量。这一切都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使军队战斗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前提。
其次,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人民战争的最显着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先进的思想舆论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就会产生神奇的效应。随着包括卫星通信在内可以覆盖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的建立,广播、电视和电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就为动员人民参加和支持战争提供了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和渠道。只要平时的国防教育搞得深入有效,各项战备工作真正落实,一旦有事,就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
再次,现代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现代高科技越来越朝着军民兼容、军民共享的方向发展。人民是高技术的主人,人民可以创造高技术、运用高技术,也可以制服高技术。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的渠道大大拓展了:现代化的民用交通运输工具,可以为军事输送提供有力保障;设备先进的工厂企业,经过改造可以生产军用物资;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可以动员起来直接或间接为战争服务。科技参战、科技支前在高技术战争中大有可为,甚至将成为主要的内容和方式。
最后,现代高技术作战系统对整体后方的高度依赖性,为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系统与系统的整体对抗,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加依赖作战系统整体,远距离战略投送兵力更加依赖后方。任何一件主战武器,都不能离开与之相配套的装备系统而独立地发挥作用。一般地说,武器系统越庞大、越复杂,就越脆弱、越容易出问题。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发动人民群众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就完全可以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一定要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适应高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建设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建立一个完善的国防快速动员机制,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这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发展人民战争的必由之路。同时,还要研究人民战争新的战略战术。这种研究既不在乎“洋”,也不在乎“土”,关键在于管用。要在系统配套、实在管用上下功夫。要善于从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准备和战争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克敌制胜的战法。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使敌人闻风丧胆。这些人民战争的传统战法,只要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今天仍能继续发挥作用。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还可以创造出许多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如信息战中的经济信息战、文化信息战,以及破坏敌计算机网络的“黑客”战;灵活多样的海上游击战;使用高技术武器深入敌后的特种战、破袭战,等等。总之,要用创新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设法集中优势,打敌重心,高技术与中低技术装备相结合,现代新打法与传统打法相结合,军警民相结合,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力量、整体威力,从而在未来战争中更加有效地打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