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器官移植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关系论文
2019-12-30 13:41:20 310
器官移植是将器官从供体全部或部分移植到受体以重建患病器官的生理功能的方法。它改变了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传统医学疾病的方法,并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随之而来的新医学问题也困扰着医学界,例如自我排斥和因使用抗排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现代医学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医辨证论治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将中医理论与实践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研究和解决器官移植领域的问题,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1器官移植技术与中医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已经记录了器官移植的概念。 《列子·唐文》云:“卢公义和赵启英都病了。请问扁强治疗。扁强说,龚强说:'茹之强是弱者和弱者。婴儿的头脑是弱者和强者,所以焦虑会伤害专家。如果改变心意,所有人都会擅长。“ B强喝了两杯有毒的葡萄酒,死了三天。换句话说,投下了一种神奇的药,那就是要意识到一开始,两人辞职.``可以看出器官移植的想法在传统医学中迅速兴起。 《灵枢·神经》云:“天生,就是本质,两种精神在相互对抗。” 《灵枢·天年》也说:“血已经调和,荣伟已经通过,五个内脏都变成了。精神充满了心灵,灵魂充满了,却变成了人。”指出在中医理论体系下,人体器官易受精子形成的影响。关于外源器官的来源和性质,在中医经典中没有相关记录,也没有有关外源器官功能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分析。
器官移植与中医系统无关。归根结底,理论解释的重要原因是中西医学的自然观点和方法论之间的本质差异。
。中医系统以“先兆论”为基础,采用“形象思维”方式。辩证治疗的基本特征;西方医学体系以原子论和还原论为基础,决定了强调局部性和解剖学的西医基本特征。由于中医认识到的生理病理不是基于解剖结构,因此不可能将非解剖结构的生理病理应用于基于解剖结构的理论。在过去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供体器官通常被视为自己的器官。但是,由于患者的内脏,气,血,阴阳失调,以及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一系列特殊的发病机理。因此,从中医重视功能的角度出发,根据临床证候的特点,比较移植器官与正常器官的功能差异,可以指导相关理论的创新。
器官移植作为一种医学方法,可以成为探索中医藏族大象,经络理论与实体器官之间相关性的有力工具。用。有人认为,从经络学说出发,我们可以探讨器官移植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也有报道说,通过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
,并通过排斥反应,反向研究了“心肾交叉”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肺表面和大肠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中药复杂性的研究,将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并为中药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中医理论体系将有力地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2辩证治疗
2.1肾脏移植后
内脏和内脏受损,肾气虚弱,混浊和瘀血停止,并且外科手术消耗空气血液,损害静脉,并且在手术后应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加重气和血的损伤,因此肾脏移植的基本发病机理是基于肾气不足和内血淤滞为标准。可以从以下类型的综合症中识别出来。
2.1.1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身体肾脏气虚,手术对公义的危害更大。气虚血运不畅之后,便会停滞。有证据表明发烧,腰酸,腹痛,下腹胀气,尿少,黑脸,舌紫黑,涩涩的脉搏等。桃仁承气汤或血府逐瘀汤有血瘀证。血瘀少尿,养血补血,祛瘀利尿,化痰,当归,红牡丹,益母草,马鞭草,柳苦菇,小蓟,白草根,生毛地黄,牡丹皮,软木,当归,大黄,祛麦,十味,甘草尖等。
2.1.2由于供体的肾脏本身和长期免疫抑制剂的毒性而导致的脾肾不足,导致先天性不足,后天会发脾气,发脾气,脾肾虚弱,四肢寒冷,少尿,浮肿,恶心和呕吐,舌苔腻,脉搏微弱的证据。温丹汤可用于治疗症状,振武汤和加味首泰丸可用于治疗症状。
2.1.3气血虚证肾病最终导致脾肾功能衰竭,气血无生化活性。慢性疾病会消耗气血和血液,而食欲不振会使气血和血液更加缺乏。疲劳,厌食,腹胀,脚和膝盖无力,舌苔淡白,毛皮稀薄,脉搏细弱。方以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2.2肝移植前的肝脏疾病和肝移植后的引流,脾脏向胃的侵袭,由于手术引起的脾胃损伤的复发,肝停滞和血瘀,或中毒,肝郁滞引起的毒滞不稀疏,克服了脾脏的土壤,所以肝血瘀,脾虚和气滞是肝移植后的基本发病机制。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症状类型。
2.2.1肝胆湿热,内淤血瘀证肝移植后,湿热内毒素会危害肝胆,损害胆管,燃烧胆汁液,代谢烂泥,并阻塞胆管见黄疸,全身浮肿,大肚子如鼓,油性大便,浓厚的黄色舌苔和脉搏计数的证据。在治疗方面,早期主要是清热利湿,排毒除浊,肝胆降压。药用茵陈,生地黄,秦Zhi,车前草,甘草,红菊花,王不灵,鹿露通,黄Zhi,黄连,软木,生大黄等;肝胆法是用药皮,半夏,Por,甘草,芥末,桃仁,红花,丹参,红葱,王不留,卢鲁通,丝瓜,柴胡,黄芪等制成的方法。
2.2 .2脾虚气滞,肝脾不规则术前肝脏疾病加长,长期疾病不足,加之手术损伤,身体虚弱,尤其是脾虚明显,症状苍白,稀薄,以及疲倦,倦怠,腹部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不适,肋骨不适,情绪低落或感到高兴,沮丧,易怒和肤色暗淡。为了治疗肝脏和脾脏,柴胡,白术,黄芪,党参,伪太子参,麸皮白术,Co仁,山药和鸡内金用于调和肝脾,滋润和帮助运输,并减轻清热解毒。
2.3抗排斥药的不良反应
抗排斥药的抑制同时抑制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肾毒性,感染,肿瘤诱导等不良反应。中药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使供体和受体都相容,并纠正因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建立新的稳定状态。近年来,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该免疫抑制剂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中医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是由药物中毒和对人体气血的损害,对内脏器官的损害,中毒器官以及肝肾损失引起的。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力竭”范畴。遵照“血泽不治”和“治病”的原则,可以使用黄芪,当归,假黄芪,白术,补骨脂,鹿角等。
在肾移植患者中长期应用抗排斥药后,自身免疫性低,体质弱,因此恶毒很容易侵入。肾藏精,为密封起见,由于缺乏职责,潮湿,热,抑郁和浑浊,肾虚是封闭的,因此一些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在这方面,可以使用补肾和浊度的方法,以及药用黄芪,普通话肉,杜仲,软木塞等。
3总结
器官移植可以有效解决末期器质性病变的问题,但在器官移植后具有器官功能障碍和排斥反应的功能。该病的治疗并不理想。中医具有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在器官移植相关疾病中的有效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器官移植给中医带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医理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机会。简而言之,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突破西医认为生理学和病理学是基于解剖结构的狭view观点。从现实出发,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以更广阔的视野拓展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新世界。
参考文献:
何金森,刘若兰,卢莎等。肾移植质疑肾脏是先天性的本质[J]。中医综合中西医结合,2011,3(4):214-215。
陈小平。活力理论与原子理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M] //张宗明。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34。
陈欣淦。贾志强,冯建华。关于器官移植中医经络研究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6,47(8):571-572。
严兴科,王宇,张光泉等。肺大肠表面和肺的理论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3,24 (4):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