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论文
2019-11-16 05:51:16 126
I.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
1.1准备
施工前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顺利进行,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1)填充测试首先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测试。路段的地质地形需要更典型,且长度要符合测试标准。试验的目的是根据试验结果,最合适的机械设备,压实工艺和操作方法等选择合理的压实方法;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经济成本。 (2)现场勘测后,对需要填筑的路段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填筑路段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等信息。设计和施工计划的依据。 (3)清除表面杂物会影响树木,植被,石头,腐殖质等施工进度和质量。应减少整体清除量,保持表面干燥无水。 (4)边坡处理如果填土段中有边坡,则必须先开挖,使该边坡形成一个高度约为1 m的台阶,并由压路机压实并满足施工要求。 (5)其他情况如果地面条件特殊,则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以满足施工要求。
1.2路基给排水处理
施工所需的填料应经过测试,鉴定和适合施工。首先,使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将包装材料运输到填充地点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现场专家的指导下将其卸下。卸载密度应缓慢进行,每层疏松层的厚度应为30厘米。填充层的排出完成后,应暂停施工,并在填充路面上进行摊铺和摊铺,并根据要求进行下一次卸载过程。上述过程完成后,有必要排干路基。排水固结技术的作用是减少地基中孔隙水的排放距离,从而优化地基排水的边界条件,并有效地促进基础的固结。如果地基的地质是粘土层并且有机质相对较大,则排水系统可以在排水固结后与水平沙垫和垂直排水结构结合使用。沙垫的主要材料是中砂和粗砂,其厚度需要超过50厘米,其宽度应大于路基的宽度并超过1 m。垂直排水结构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可快速有效地排出地基中的水分,并对地基产生一定的压紧效果,使其更加紧凑,方便。用于机械操作。
1.3铺装和压实
完成填料的填充后,有必要使用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平整填充区域,然后实施已经变平的填料。滚动处理。为了实现填料的一定程度的压实,需要重复工作直到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有助于后流平的构造。上述施工完成后,即可使用地面。该机器执行精细处理,并将路基整理成具有适当坡度的路拱,以利于积水的排放。细化和矫直完成后,开始路基轧制,并且可以选择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直线段路基的滚动顺序是从两侧到中间,对于半径较小的弯曲段,滚动顺序是从内到外。在纵向滚动中,轮迹的重叠程度约为50 cm;当进行侧向滚动时,重叠量根据路基的宽度来确定。在轧制方法中,初始压力是静压力的选择,而双压力可以通过振动压实来选择。根据预测试结果选择轧制速度。轧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保证轧制质量。
1.4测试
上述步骤完成后,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满足相关要求,主要包括压实测试。 。并进行路基沉降稳定观测,具体内容如下:
(1)压实试验。填砂法是常用的压实度测试方法之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核密度仪检测相结合。在施工前应对路堤的填充物进行采样,然后进行阶段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应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通常,路基填料的水含量保持在约2%,这是最佳范围。如果水含量低,则需要通过喷水将其润湿。如果水含量太高,则需要通风或通风以减少水含量。在填充物的压实过程中,需要对填充物的每一层进行压实,并且压实度还需要满足路基填充的相关标准。试验不符合标准后,应重复轧制过程直至达到要求; (2)路基沉降稳定观测。首先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确认基线方向和基点高程。在路基两侧路堤斜坡外约3m的沉降区域中,安装了由三个以上钢筋混凝土桩组成的观察点。为了保证观测点的质量,钢筋混凝土桩的尺寸要满足设计要求,每个观测点的距离保持在200m左右。工作人员观察的位置,需要根据基线的基线高度确定位置。在路基填充过程中,有必要随时观察观察点。一旦发现观察点的位置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太大。施工应立即停止,并进行相关处理,直到路基沉降稳定并重新开始。
第二,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确保路基处理能够满足各种标准。具体方法如下:
(1)控制原材料在高填方路基的建设中,需要更多的土石料。其中,石材需要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干密度和承载力。如果土壤中含有超细颗粒,则标准的土壤填料需要非常均匀的土壤和密度无法使用标准颗粒或杂质,或者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2)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合理安排准备工作,具体的施工顺序,机械设备的移位,人员的轮换等,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有序,质量有保证,行之有效。降低成本。 (3)过渡段的压实如果在填土段或邻近的填筑和开挖位置有道路和桥梁的过渡段,则在工程完工后可能会发生路基沉降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应特别注意此类路段的压实工作,因为压实工作可能很小。夯实机以分层的方式构造,重点是这种过渡。
三。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