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论文
2019-12-15 19:39:48 46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化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并从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以及信息因素。行为方面,提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户籍制度的障碍;文化障碍;主观障碍。
[关键字]农民工;经济社会学;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达地区的流动成为劳动力市场流动的重要形式。根据经济和社会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和信息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户籍制度,文化壁垒和农民工自身的壁垒,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农民工总是在城市被边缘化。融入城市生活和享受与城市人民相同的待遇是困难的。农民工的边缘化无法实现身份认同。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化已经出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地区,导致城乡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较发达地区,从农村转移到农村。城市地区。 。外国移民的待遇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将移民融入当地城市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城乡二元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二元结构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庄世成,王丽,2014)。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层面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而且要从经济和社会层面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以了解经济发展的正确态度。
第二,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社会行为是韦伯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韦伯的经济和社会学思想中,经济和社会行为不同于经济理论分析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和社会行为不仅受到物质利益和理性的驱动,行为的其他方面也是韦伯关注的焦点。韦伯认为,社会行为有四种主要类型:传统,情感,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经济行动中,不使用暴力,经济目的是主要方向。在以经济为导向的行动中,要么目标是经济而是使用暴力,要么目标不是经济而是要考虑经济因素。经济社会学既研究经济行为又研究经济导向的行为,而经济传统只研究前者。(胡亚梅,韩克清,2015)。与市场分析和文化分析相比,韦伯的经济和社会学思想兼具经济和文化作用,并承认历史的影响。
III。农村劳动力迁移行为分析
在刘易斯的双重论述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将继续转移从农业到工业。在我国,为什么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这是个问题。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对经济收入的期望以及其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的经济差异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重要原因。但是,还有更多重要的社会因素值得探索。 1.社会经济因素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异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仅在经济学中使用推挽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原因。传统上,中国以家庭伦理为中心,重视家庭和家庭的延续。家庭财产是家庭延续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地区后仍以家庭为基础。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业收入低。当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时,他们还需要承担抚养家庭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许多劳工移居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成员。 2.社会关系因素人们是社会关系网络的成员,他们的行为通常会受到网络关系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外迁过程中也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首先,面对许多城市,农民工选择进入的城市往往是熟人介绍的,因此在同一城镇聚集的情况经常发生在一个城市。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他的人际关系网得到帮助,那么他选择地点作为选择的动机就会更强。其次,对于第一次上班的农民工,城市的陌生感使他们需要同伴来减轻这种陌生和焦虑。 3.信息因素社会关系是农民工信息传播的最重要来源。社交网络为农村劳动力带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政府和媒体无法获得这些信息,而且它也更加可靠。农村劳动力首先流向城市,然后有关兼职工作的信息将传递给其他农村人,这将激发他们在城市工作的心态。尽管其他人将增加经验并通过外出寻求帮助,但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外流的可能性。在信息的有效性方面,由亲戚,朋友和同伴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可靠。
第四,为什么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
尽管中国现在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外面打工,但是今天,农民工仍然在城市边缘人物很难融入城市生活,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1.户籍制度中的障碍在经济时代,国家建立了户籍制度以限制人口流动。户籍规定了该人的身份,因此也规定了与该身份有关的权利和待遇。即使人口已经转移,户籍也没有改变。由于户籍限制,移民工人无法在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基础上享受当地权利和待遇。相应地,如果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身份证的身份,他们将疏远这座城市并遭受心理排斥。 2.文化障碍公民和农民工之间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了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社会化过程本身就是现代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的结果就是对现代性和城市性的获取。缺乏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歧视的重要前提(卢国贤,2010)。 3.主观障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困境也有其主观原因。首先,农民工普遍缺乏经济资本,经济收入较低,在物质生活方面与城市居民相距甚远,其住房和生活质量受到限制。第二,农民工的大多数社交网络是由村民组成的小圈子。社会参与的障碍更大;再次,由于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城市中的农民工通常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他们的工作并不需要较高的教育水平。
五,摘要
经济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因此,在分析农民工的迁徙问题时,应从经济,文化,历史和制度等许多方面入手经济和社会学思想。
[参考文献]
庄士成,王丽。社会融合的困境与城市化的“陷阱”:一种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02-106 + 144.
胡亚美,韩可卿。摘自经济对经济秩序采取的行动: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15(08)77-83。
卢国贤。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