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坛作文网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021-09-12 08:49:49 14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了解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

【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 (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 (1)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小结: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 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以耒耜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在西汉中期以前,牛耕情况并不普遍。 3.汉代农具的改新和农耕技术的发展 (1)犁壁的安装: 汉代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2)耧车的发明: 汉代还发明了新式的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是汉武帝时主管农业生产的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

(3)代田法的发明: 4.曲辕犁的发明 (1)曲辕犁的发明和结构特点: 唐代学者陆龟蒙,记录了已经在长江下游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将旧犁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犁架也变小,更加轻便灵活。曲辕犁还增设了犁评、犁媻、犁策,既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起亩作垄,又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 一是曲辕和犁媻的出现,淘汰了犁衡(肩轭),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二是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三是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 5.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1)翻车: 三国时期,马钧对东汉人毕岚创制的翻车(又称龙骨水车)加以改进,制成了更加完备实用的翻车,用人力摇动杠杆,通过木齿轮的运转,拖带轮间的链板引水灌田。翻车是中国古代引水机械的重要发明。 (2)筒车: 唐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以水为动力的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转筒车,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小结: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先秦农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不可能大量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耒、耜仍然是主要的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而且范围日益扩大,牛耕出现。这些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汉代以来农具的发明创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突出成果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犁耕技术的发展,表现在犁壁的安装和牛耕的推广;二是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三是代田法的出现。 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在前人基础上,制成更加完备实用的灌溉工具翻车。 唐代发明的曲辕犁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唐宋时期还发明了以水为动力的灌溉工具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大禹治水的传说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1)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2)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 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3.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 (1)治理黄河: 重要性: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澜,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2)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坎儿井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 (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明清时期,水利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从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 (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耦耕”)进行农业生产。 (2)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是当时自耕农的一般经营规模。从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3)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其生活也不富裕。如果遭遇社会动乱、豪强兼并,或遇到旱涝灾害的年景,农民的生活就会陷入绝境。他们往往被迫流亡,卖妻鬻子,直至揭竿而起进行反抗。 3.古代社会的人地矛盾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自耕农人均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也日益突出。人口的增加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其直接表现是耕地的不足,随之而来的是过渡开垦和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严重地恶化了生存环境。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也是近代中国作为落后的农业国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然经济的三个弱点:一是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二是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三是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里状态。自然经济的这些特征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

【学海导航•点拨】从梳理历史线索入手(如农业生产工具、水利设施、耕作方式),分析演变规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原始农业和农耕经济,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由原始的耒耜到战国使用铁器、牛耕,再到唐代曲辕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三是农业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小农经济的演进。【走进历史•感悟】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仅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贫瘠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在垦殖和利用这些土地的过程中,既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提示  开发这些“边地”,一方面促进了边疆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利于今天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训:要做到开发和保护环境并重。

相关文章

张骞通西域教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 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教学设计思路】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教案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教案

7.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目标: 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2、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第18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了解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案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     2.皖南事变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导学案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导学案【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张骞通西域  (∨)        2、丝绸之路   (∨∨)        3、评价汉武帝(∨∨∨)【知识梳理】1、张骞通西域时间:        影响: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
同类文章

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阅读答案

  母子连心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也不是单纯母爱的体现和延伸,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反思

思有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

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进行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主题班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为振兴祖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奋发读书的远大理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谁多谁少

活动目标: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活动准备: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小班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2. 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能根据歌词内容配上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3. 学唱歌曲,加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交通标志、玩具汽车

高三《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设计思想的实现   根据教学设计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高中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衔接,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整体性。如:以动物细胞为例复习和回顾高二相关知识点

Unit3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把Unit3结束了,觉得上地有点急,第三单元的单词应该说是在比较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把pineapple, watermelon能记住是很难的

信息技术《奇异的绘画天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奇异的绘画天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二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

钞字的读音和意思

  钞,读音:[chāo]  部首: 钅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9  五笔86: qitt  五笔98: qitt  仓颉: opfh  笔顺编号: 311152343  四角号码: 897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地理组 万思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