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焦虑_1500字
2020-10-19 19:19:24 88
中国一百年,成为主人。在文化领域,中国的现代化以反传统为特征。古代和现代的价值观,中国的劣等和西方的优势,以及“传统”和“现代”的另类和不兼容的思维方式主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实践。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首当其冲成为千头目和冷眼的对象。 “顺着儒家商店逛街”,“不读书”和“绝望地向西走”曾经是主要的文化潮流。
“高高停,静行停。”激烈的反传统和批判孔子的文化现象出人意料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孔子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脉,是中国文化不可避免的问题。您对他的批评越多,就越表明他对国家人民的深远影响。换句话说,中国人民必须回答孔子的价值观为何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还必须回答孔子的文化理想是否有价值或存在的问题。围绕孔子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这种紧张和冲突,充分说明了孔子作为中国人的内在文化焦虑。
西方有一句俗语:如果一个年轻人不是激进的,那他就没有心。如果一个老人是激进的,他就没有大脑。尽管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今天的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已不再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年轻人。如果说顽固的保守主义本应退出中国文化的历史舞台,那么极端激进主义也迟早也必须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中国人已经以宽容而理性的态度重新定位了孔子,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化。 “天不生中尼,岁月长夜”已成历史,对孔子保持必要的“温暖和尊重”,对中国文化采取“理解同情”的态度。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共识。
但是,孔子的正确定位和对中国文化的正确对待,特别是在特定的文化实践中,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毕竟,中国人民要走出反传统历史情结需要时间。由庞朴,张立文,郭启勇,江青和陈明发起的“五十周年孔子诞辰纪念日提案”,由国内外五十多位中,青年,青年著名学者共同签署。激烈的讨论和不同的反应。这再次证明人们在如何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
毫无疑问,《建议》的发表应被视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化事件。尽管呼吁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直接呼吁,但两句之间的启示是对孔子和整个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例如,“提案”明确主张复兴中华文化,明确承认中华文化在解决中国社会和人类世界各种危机和冲突中的合理价值和积极意义。在这方面,最好说“提案”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定立场声明。或者至少可以说,“建议”的含义不仅是“酒”,而且是“山河之间”,也就是说,它试图将孔子的诞生与教师节结合起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复兴。说到中国文化,诚实可以说是“极高,清晰和温和”。
许多现象都有利于“提案”赢得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最明显的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儒教定为法定的教师节,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加利福尼亚的教师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教师节,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的教师节。相反,孔子的故乡无法实现。从中国人的情感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 “提案”中的一个修辞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是否需要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先把孔子的诞生登记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我们才感到危机和焦虑?”这个口头上的问题似乎很轻巧,但四到两个的重量却太重了,这实际上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韩国端午节阵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如果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立教师节,那么孔子诞辰无疑是第一选择。问题在于“提案”是不合时宜的。关键是中国将9月10日定为法定教师节,距今已有22年。因此,“提案”与当前的教师节直接冲突。教师节日期的变更既涉及公众支持问题,也涉及立法程序问题。但是,“建议”并非没有赢得公众舆论问题的机会。首先,许多人支持该提案,许多学者和大量网民也支持该“提案”。其次,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和尊重教育,而不是哪一天是教师节。换句话说,这些人不一定反对“建议”。相反,如果教师节既可以具有尊重老师,尊重教育的现实,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那为什么不把儒家思想作为教师节呢?至于立法程序,这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毕竟,不能违反公众舆论。
当然,“建议”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压力,主要是从将孔子和中国文化与“古代文化”,“封建渣”,“集中专制”和“愚民政策”联系起来的。 。这说明中国人在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分歧并非完全不好。
无论如何,准确定位孔子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许,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问题,而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