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体系的透析论文
2020-09-22 18:28:52 143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而来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根据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具有较高信誉,较强可操作性和广泛适用性的中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指标。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社会价值及其重要性已为社会所认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传输的加速,已经成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有效对策。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带动下,中国高校图书馆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机构之一。
1图书馆信息化的科学内涵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逐步提高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并适应信息社会现代图书馆的转型。该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推广和应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证实。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活动中使用和推广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它将使图书馆服务方法,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得到探索和改变。
第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是知识分配问题。图书馆的信息化可以在信息技术条件(网络,计算机终端,虚拟现实等)下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以优化信息资源的分配并调整信息资源。结构体。
第三,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新概念。图书馆信息化意味着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非常高,管理水平,服务方法和手段已经达到现代化。它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存储,传输和检索方法,并转向一种开放和社会化的服务方法。它将使信息资源能够以数字电子信息的形式为网络上的读者提供服务,从而形成全球性的虚拟图书。图书馆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质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和衡量必须基于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依靠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又要突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个性特征。具体就此而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科学评估方法的使用上。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够站起来,同时能够反映评估对象的客观和实际情况。同时,科学也反映了适度的简单性。它必须体现其先进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并利用计算机。此外,科学性还体现在评估的合理性上。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图书馆信息化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借鉴和吸收信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建立以科学规范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特定指标的必要相关分析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并且避免重复,以使每个指标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2系统原理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对“系统行为”的全面把握。由于系统行为的广度和复杂性,必须使用几个指标进行测量,并且每个指标可能是相互关联和受限的。但是,在评估中,每个指标必须独立且不具有包容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估系统应该是不相关元素的集合,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指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系统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图书馆信息化的评价对象是整体的,二是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所承担的任务是系统的,应全面,全面地评价大学图书馆信息化。 。
2.3可操作性原则
某些评估系统应该可行且易于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应根据评估系统的背景,材料,社会关系和实际水平来确定。尤其要检查整个系统中人的思想和观念。高校图书馆信息索引系统的设计应突出其实用性,即在确定具体索引时,不仅要考虑一定索引的必要性,还要考虑获取该索引数据的可能性。应尽可能将其与现有统计信息联系起来,以便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相应的信息。
2.4指导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评估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反映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方向和框架,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施工内容。通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是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利用它来评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以反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为制定和引进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促进整个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二是引导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2.5定量原则
为了反映和评估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和信息指标它主要基于定性方法,以定量方式对事物进行精确测量。构建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指标的根本目的是将难以衡量的大学图书馆信息化现象转化为可以测量,计算和比较的数字,数据和符号。
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评估信息化水平时,国际惯例是试图寻找,选择或选择创建客观的和客观的。事实本身最接近的指标是使其与事实更加一致。由于图书馆的规模和每所大学的读者人数而定。显然,使用总量是不合理的。总体而言,人均产出或单位面积产出指标是合理的。根据图书馆信息化的设计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标准层)建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信息化基础架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大学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电子设备和网络传输线。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共同创造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得到充分利用,有助于把握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平衡,并在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考虑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建设的核心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图书馆发展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信息化政策法规。法律法规是软环境,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其评估标准主要取决于它是否为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提供有效的保护。
-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然后分解六个标准层以获得上表中所示的评估指标系统。
4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估的步骤
计算大学图书馆信息化评估指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一个公认的评估参考值(基准指数)值),然后根据权重和实际值逐层计算各层(指标)的值,最终获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总体指标值。
4.1确定基准指数值
对大学图书馆信息化的评估,其目的是找出国家,地区,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有的差距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改善。由于存在差距,因此必须有一个公认的评估参考,可以用作计算和确定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尺度。我们可以向我们的国家学习企业信息索引系统的实践是从基准大学图书馆收集基准索引值作为评估的参考。基准大学图书馆是指在相同规模和发展阶段,与大学图书馆系统中的其他大学图书馆相比,具有某些特征和先进特征的图书馆。这是一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示范样本将被用作构建“基准值”表的元素,从而构建每个索引的基准索引值。
4.2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每个指标在整个系统中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大,因此经常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对于标准层的权重,您可以使用专家意见方法(Delphi方法)来确定,即,要求几位专家彼此分开填写权重调查表,并进行收集和组织他们收集后,并总结统计结果。返回专家,请他们说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权重。在与多位专家进行了多轮调查之后,使用简单的平均法对结果进行加权。
对于指标层的权重,可以使用改进的AHP方法,即首先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然后成对比较同一子目标层中的指标。获得判断值以获得初始判断矩阵。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将三级初始判断矩阵转换为形式判断矩阵。然后使用平方根方法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测试,以获取每个指标的相应权重。
4.3定性指标的量化
此评估指标体系中仅“信息化政策”层的指标为定性指标。为了便于操作和测量的标准化,需要对这一层的指标进行量化。特定转换方法是一种结合了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综合评分方法,即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根据调查结果直接给出该层指标的相应分数,然后使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法以获得平均值。 ,作为此索引的特定索引值。
4.4索引计算
在对基准索引值和权重进行确定基准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逐层计算的方法来测量大学图书馆信息化的整体索引。
首先,计算每个指标的信息索引。假设标准信息化指标的索引为100,其信息化基准索引为Ai(i为索引号),测得的信息化指标为Bi,则将每个测得的信息化指标的信息化指标设置为Ci,则得到:
第二。计算与每个指标相对应的上层标准层索引。由于已发布每个指标的权重(Wi)和信息索引(Ci),因此标准层的信息索引(针对级别编号)是索引索引乘以权重的总和,即
最后,计算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总指数(IQ)。信息层索引(Ij)和可以获得每个标准层的权重(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