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等于能力吗?_900字
2020-10-20 19:16:18 134
1917年,梁漱ming在北京大学考试不及格。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对梁漱ming的才华表示赞赏,并特别任命梁漱ming为北京大学讲师。梁漱ming没有辜负蔡元培的希望。他刻苦学习,后来以《中西文化哲学》一书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并最终成为著名的教授和学者。
试问:如果梁漱ming没有遇见蔡元培,而蔡元培“不拘一格地丢人才”,而他遇到的是一个考官,他只看成绩而不是能力,他还能成为一名讲师吗?北京大学?据推测,他将再次成为“正当行动”的受害者。
分数等于能力吗?我想。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历史上的高中冠军很少,而获得三等奖的人更少。也许每个人都还记得,在姑苏市郊,寒山寺旁,晚上没睡的张吉写了著名的“枫桥夜公园”。但是,谁会记得当年金牌榜的头衔,谁是首选?
“廖斋先生”蒲松龄经历了无数次科举考试,但多次失败。但是,这并不妨碍子孙后代认识到他的能力。 “写人与鬼的技巧高超,而这三个要点被刺穿”是后世对其作品最相关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能力强的人不一定是分数高的人,分数高的人一定是强者吗?一点也不。
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想独立招收研究生,因为她发现学校招募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很高,但绘画水平中等。上海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面对一位甚至连一本古典汉语都无法翻译的研究生,说道:“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记住历史教科书的平庸人才。 。”
“大学入学考试向导”张飞四年来两次被北京大学录取,一次被清华大学录取,但由于对互联网的痴迷而被开除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能够“成功”参加高考的人无法抗拒互联网的诱惑。这是张飞个人的悲伤吗?还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感到悲伤?
就像“钱不是万能,没有钱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样,对于当代中国学生来说,“分数不是万能,但是没有分数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分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分数来最大化每个人的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考虑的问题。
确实,强大的能力不一定意味着高分。高分并不意味着能力强。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可以对选拔标准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得分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我相信它将对选拔人才大有裨益。幸运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正在各地进行,高考题设置的趋势也从强调知识转变为强调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选拔标准将逐步改变,人才素质将不断提高。
高级三:陆虹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