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2021-09-24 07:43:56 14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教学流程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木匣→()木匣→()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三、巩固生字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形声字归类:匣阶锯管抢懂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四、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妈妈
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妈妈
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亚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3)随文理解“不光……还”。(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五、布置作业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