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坛作文网

语文唐诗教案

2021-09-19 22:07:46 19

语文唐诗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唐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唐诗教案1

  《野望》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东皋(gāo)薄(bó)暮徙(xǐ)倚犊(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品析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绘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语文唐诗教案2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

  1、资料助读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

  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ú)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诗歌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高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小结

  全诗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三、《黄鹤楼》

  1、资料助读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基础知识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3、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4、小结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第2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使至塞上》

  1、资料助读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2。基础知识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此处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长河:指黄河。

  3、诗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4、小结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二、《渡荆门送别》

  1、资料助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2、基础知识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3、诗歌赏析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4、小结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三、《钱塘湖春行》

  1、资料助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基础知识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没(mò):隐没。

  足:满足。

  3、诗歌赏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4、小结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的五首诗歌,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们好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道五彩画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乐观旷达,或深沉感慨。看着,读着,品着,我们似乎走进了时光隧道,走进那纷扰的历史中,与诗人们一同忧伤一同嗟叹。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将会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语文唐诗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精神特质,和唐诗的时代价值,领略唐诗的风采。

  2、学习鉴赏类文章的写法,初步学习点评诗歌的方法。

  【课时课型】

  1课时。学生自主探究型。

  【预习要求】

  1、自查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文中所涉及诗歌的作者出处等。

  2、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作者。

  胡晓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

  2、所引用诗歌的作者出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岑参《过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之一。“何人”一作“谁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不住”一作“不尽”。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今何在”一作“归何处”,“又重来”一作“今又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一作《初至山中》,又作《入山寄城中故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杜甫《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之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二、筛选信息,探究文本

  1、在作者眼中早晨和下午茶各自有什么特点?用文章中句子回答。

  提示: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是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是早晨”?

  提示:早晨是充满希望的少年精神,清新,神采飞扬,这与唐诗中表达的精神一脉相承。

  3、唐诗具有哪些精神特质?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分条概括回答。

  提示:⑴唐诗世界广阔,力量充沛,精神豪迈;

  ⑵可以提升人格,振作生命;

  ⑶选择题材多为大江大河,高山平原,生命刚健,积极有为;

  ⑷唐诗有贯通宇宙之豪气;

  ⑸唐诗中有充沛的生命力量

  总之,唐诗中充满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4、唐诗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的精神特质?锁定关键语段关键语句筛选信息。

  提示: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

  5、倡导读唐诗对今天的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分析归纳,然后回答。

  提示:⑴可以增强提升生命的真实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社会的英雄主义。

  ⑵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尊重人性。

  ⑶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现代思想,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结合学生学过的唐诗,适当地评点,分组进行。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时代去理解诗歌。)

  (1)在你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具有明显的“早晨”的特征?试举例。

  (2)在你学过的诗歌中又有哪些具有“下午茶”的特征?试举例。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不同意,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适当引导,是否所有的唐诗都具有文中所描绘的特征?唐朝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人的风格是否一致?比如:王勃、李白、李贺、李商隐。同一诗人经历了国家的不同时期,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比如:杜甫。)

  五、布置作业。

  1.掌握文章中所引用的诗句。

  2.请结合苏轼所处的时代特征,并联系苏轼的个人遭遇,简要评点本单元中苏轼的诗文。

语文唐诗教案4

  一、新课导入

  播放【作者作品】《白居易》导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了解“宫市”

  宫市,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有相关记载: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旧唐书张建封传》)。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

  三、初步感知

  1.播放【影音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参考:鬓(bìn)辗(niǎn)辙(zhé)两骑(jì)敕(chì)麾(huī)

  薪:柴。

  辗:通“碾”,轧。

  骑:骑马的人。

  敕:皇帝的命令。

  叱:吆喝。

  直:通“值”,价格。

  2.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可参考【知识总汇】

  四、探究学习

  朗读诗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精品课件】

  1.请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并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苦”。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有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具体词句:

  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

  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可参考【微课堂】《卖炭翁的艰辛和贫寒》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并进行具体分析。

  明确:“霸”。

  具体词句: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

  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

  可参考【微教案】《〈卖炭翁〉中的对比》

  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参考: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

  4.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案预设: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可参考【微课堂】《卖炭翁的艰辛和贫寒》

  五、拓展探究

  【精品课件】

  卖炭翁的遭遇是一个个别现象吗?

  参考: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精品课件】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辛劳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七、背诵诗歌

  播放【背诵指导】,背诵诗歌。

  同座先互相抽查,后指名背诵。

  九、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烧炭艰辛

  卖炭翁运炭艰难

  对比炭被掠夺

  宫使夺炭

语文唐诗教案5

  使至塞上

  1.背诵学过的三首唐诗。

  2.说说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感受。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出蜀游历的满腔豪情。

  品读诗句,体味内涵。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叙事,交代行踪。作者从蜀地出来,经过荆门来到楚地。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船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一个“随”字生动的将山与平原的位置的变化展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这联诗,景中蕴藏着诗人初出四川时的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3)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蕴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句借助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船行出三峡后江面平静,宽广无边的绮丽景象。诗人借天镜“飞”、海楼“结”,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1)全诗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诗的颈联写到“飞天镜”“结海楼”,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江面上平静无波,云雾弥漫的景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用词精炼传神。“随”“入”等动词的运用,都很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

  (3)衬托手法。颈联中,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之平静无波;云彩变换构成海市蜃楼反衬江岸之辽阔。

  这首诗描绘了出蜀经荆门至楚地过程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初出四川时的喜悦之情。

  渡荆门送别

语文唐诗教案6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

  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

  1.录音机、范读带。(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3.课件。

  3课时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语文唐诗教案7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朗读

  ①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②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品味诗句,把握内容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5)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6)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西湖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人描写了西湖早春莺飞燕舞、花乱草浅、柳树成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全诗以游踪为线索描写西湖美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最后到湖东的白堤,使整首诗结构严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西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写景中寄寓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语文唐诗教案8

  《使至塞上》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朝附属小国小勃律。737年,节度使崔希逸打破吐蕃军。王维奉命出塞犒赏三军,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感知诗的内容。

  (1)理解诗句的内容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叙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颈联:千古名句,描绘塞外苍凉壮观的景象。

  尾联: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保卫家国的决心,表达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首联的“单”字可见其孤独寂寞,颔联两个比喻,表达诗人的激愤和抑郁,颈联描写塞外壮观美景,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借典故表达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1)颔联中“征蓬”“归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诗人虽然是奉使出塞,却有漂泊无依之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京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2)品读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了塞外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选取“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这些意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色彩鲜明。且“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虽景物不多,但层次丰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家国的爱国精神,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而产生的孤寂和抑郁之情。

语文唐诗教案9

  1.听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再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边读边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品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1)前两联由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从传说写到现实,由传说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情绪表露出来。

  (2)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只两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茫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句描绘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景象,葱茏茂盛而富有生机:晴空万里,远望汉阳,一棵棵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葱绿。这段写景,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诗人“愁”该如何理解?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呢?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1.意境开阔、气魄宏大。诗的开头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写起,仙人、黄鹤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写到“黄鹤一去”,写到“白云千载”,意境开阔,引人遐思。

  2.风景如画,情真意切。诗的颈联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处所见到的空明悠远的画面,融情于景,眼前景虽美,何处是乡关?景中蕴含诗人浓浓的乡愁。

相关文章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
走进唐诗作文700字

走进唐诗作文700字

走进唐诗作文700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情系唐诗宋词作文1000字

情系唐诗宋词作文1000字

情系唐诗宋词作文10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唐诗鉴赏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唐诗鉴赏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唐诗鉴赏  【原文】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东皋④刈⑤黍⑥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⑦飞。  【注释】  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唐诗魅力作文

唐诗魅力作文

唐诗魅力作文(集锦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唐诗和面包-公交车见闻作文800字

唐诗和面包-公交车见闻作文8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
唐诗的魅力作文

唐诗的魅力作文

唐诗的魅力作文(集锦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的魅力作文
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

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

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语文唐诗教案

语文唐诗教案

语文唐诗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唐诗教案

《唐诗宋词》读后感500字

《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500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500字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辋川六言》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辋川六言》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辋川六言》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田园乐七首  王维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诗幼儿早教

唐诗幼儿早教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唐诗三百首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唐诗读后感500字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500字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
同类文章
简洁的抒情句子

简洁的抒情句子

2021年简洁的抒情句子汇总96句  念你想念,在最深的红尘里;想你念你,在飘逸的红叶里,尘埃落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抒情句子96句,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人生就是一场戏
新年的古诗

新年的古诗

关于描写新年的古诗大全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特别的'时刻,特别的祝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描写新年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殷其雷 诗经

殷其雷 诗经

殷其雷 诗经  《殷其雷》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殷其雷  【题解及原文】妻子热切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
唐诗读后感500字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500字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

带九字词语成语

带九字词语成语大全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带九字的成语有哪些?  一、九年之储的意思及近义词jiǔ nián zhī chǔ 九年的储备
歌颂祖国的现代诗

歌颂祖国的现代诗

关于歌颂祖国的现代诗  祖国,从黄河源头走来的智者,继承了黄河水流的桀骜和狂放,用激情点燃一簇洞穿时空的火焰,光芒神圣!  1、《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
母亲的爱现代诗歌朗诵

母亲的爱现代诗歌朗诵

母亲的爱现代诗歌朗诵  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了母爱,仿佛没有温暖,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赞歌,润物细无声。  1、《献给母亲》  蓓·海涅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
唐诗幼儿早教

唐诗幼儿早教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唐诗三百首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通用6首)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全诗赏析  《上元夜》崔液唐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