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
2021-09-12 07:49:09 16
课题: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学法指导】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停顿,能够理解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再读文章抓住说明顺序,理清结构。积极思考,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活板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蜡和( )纸灰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 )之 更( )互 燔( )土 讫( ) 贮( ) 拂( )2.查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 3.解释加点的词语。(1)又为活板 ( ) (2)唐人尚未盛为( )之 (3)以松脂、蜡和( )纸灰之( )类冒( )之 (4)火烧令坚( ) (5)若( )止( )印三二本 (6)更互( )用之 (7)用讫( ) (8)其印为( )予群从所得
4.认真阅读课文,你能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吗?刻字→ → →拆板5.关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2)疏通全文。(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3.合作探究。(1)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2)根据第2段说明内容画出简要工作流程图。刻字→ → →拆板(3)说说第2段在具体的介绍活板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4)活板最大的特点在于“活”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本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请加以体会。例:“胶泥刻字,薄如前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晰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5.质疑解疑。6.一句话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板印 (2)盛为之____ (3)已后______ (4)火烧令坚 (5)持就火炀之 (6)则字平如砥 (7)更互用之 (8)瞬息可就
(9)奇字 (10)素无备 (11)燔 (12)讫 (13)拂 2.翻译下列句子。(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 3.一词多义。(1)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又为活板(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每字为一印( )满铁范为一板( ) 未为简易( )则极为神速( ) 每韵为一帖( ) 不以木为之者(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之唐人尚未盛为之( ) 持就火炀之(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 类冒之( ) 更互用之( ) 则以纸帖之( ) 木格贮之( ) 旋刻之( ) 不以木为之者( ) 以手拂之( )4.阅读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 作者介绍了活板的制作方法,制字是用泥胶刻,那么“薄如钱唇”“字平如砥”这两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 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活”字。活具体表现在:“ ”说明字是活的;“ ”说明排版是活的;“ ”说明字的印数是活的;“ ”说明做法是活的。而且印刷拆版后字仍是活的。第二课时 核舟记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器皿( ) 贻( ) 又( )奇( ) 黍( ) 髯( )不属( ) 诎( ) 楫( ) 篆( )章 糁( )之2.查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 3.解释加点的词语。(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8)中峨冠而多髯者( )( )(9)其两膝相比者( )( ) (10)矫首昂视( )(11)神情与苏、黄不属( ) (12)曾不盈寸( )( )4.阅读课文,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 。作为全文重点的第2-5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 5.关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 二、课堂助学:1.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2)疏通全文。 3.合作探究。 (1)作者介绍核舟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作者是如何抓住核舟的特征的来进行介绍的,在介绍核舟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文章在描写方面独具特色,你最欣赏哪一处?试作分析。4.品味语言:本文描写非常生动,准确。试找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或语段进行分析。5.质疑解疑。6.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尝贻余核舟一 (2)尝贻余核舟一 (3)长约八分有奇 (4)高可二黍许 (5)清风徐来 (6)水波不兴 (7)其两膝相比者 (8)佛印绝类弥勒 (9)矫首昂视 (10)与苏黄不属 (11)珠可历历数也 (12) 其船背稍夷 (13) 计其长曾不盈寸 (14) 盖简桃核修狭者 2.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一词多义(1)而 启窗而观 峨冠而多髯者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之 能以径寸之木 箬篷覆之 闭之 石青糁之 左臂挂念珠倚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阅读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一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核“ ”的神态看出来。(2)你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本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试作一点分析。 (4)本段在全文中文字量是最大的,那么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 四、拓展延伸东坡画扇 (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