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坛作文网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1-09-17 04:24:29 22

11.邓稼先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自主、协作、探究五、教学准备熟读课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xx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课文: 1、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2、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3、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5、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二) 总结课文: 1、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三)作业       课后练习三、四。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五、教学准备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 入: XX年4月29日,xx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xx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5、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6、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7、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8、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4、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5、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王明 中二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所写的几件事,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巧。3、学习贝多芬不屈不挠地同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技巧。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五、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的都是名人的故事,学习名人的精神,练习刻画人物形象。而本文除了学习描写人物的技巧外,更主要的是学习贝多芬顽强地与命运做斗争的精神。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欣赏一段乐曲(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穿插播放贝多芬的几幅画像),听完后,教师说:“同学们,当这几幅气质非凡的画像、雄浑激昂的乐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首先想起了谁?”(学生做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说:“这是一位遭受命运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世界。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介绍贝多芬的基本情况。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基本情况),指名学生朗读。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798年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主要作品《英雄》、《命运》、《田园》,第九部《合唱》最为著名,是他所有交响曲中成就最高的一首。检查课前预习:正音重荷 (          )    深邃(         )

踌躇 (          )    磐石(         )下颏 (          )    惹人注目(            )3、整体感知让学生读课文一遍,(自由朗读)读完后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下列要求:(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2)跳读课文,划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说一说这些外貌描写突出了客人怎样的性格?(出示完问题后,教师对外貌描写的概念再次强调,加深理解,多媒体出示:外貌描写是写人的一种方法。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从外貌描写中, 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3)师生交流,明确:主要写了以下三件事;a、“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b、贝多芬和“客人”会面。c、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然后多媒体出示课文第9段的外貌描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此做外貌描写写法指导。(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外貌描写后要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貌写作可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4、课堂练习: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为描写对象。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写完后朗读大家一起猜。要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教师对学生的外貌描写作小结,然后引入到语言描写进行研读赏析。5、品味语言文中贝多芬的哪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对那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生活链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你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什么或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所受的启示)6、教师做课堂小结。教师寄语(鼓励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我们不希望遇到“不幸”,但当“不幸”真的不幸地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一定要抬起头,勇敢地面对“不幸”,像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不幸”,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7、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并分析这些 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板书设计:                              客人                       吃饭,回忆往事                                              女佣                                   贝多芬

        带领                        会面                        贝多芬工作室                       

14.福楼拜的星期天王明 中二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或课文注释,掌握生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通过独立查找资料,了解这篇课文主要涉及到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丰富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五位作家是: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3、认识作者通过恰当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点突现出来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教材,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 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非常高兴我能够有机会在这样的一天,与你们跟着法国作家莫泊桑,一起到他的老师福楼拜家里,来认识他的几位客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它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的著名短篇小说家,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100页底下的注解,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通过预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所了解。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位大家描述一下这次聚会的过程?主要要抓住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星期天在福楼拜家里依次来了三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聚会的气氛如何——很融洽、很热烈。有谁参加?——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现在请你再来简要的介绍一下这四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主要介绍他们的国籍和代表作。    (二) 文学常识板书: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前夜》。 都德:法国,《最后一课》。(已学) 左拉:法国,《小酒店》。 过渡:可见,这四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我认为只能用“文学巨匠”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们。那么这些文学巨匠他们长的是怎样的呢?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已经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现出来了。现在我们就重点来看一看福楼拜家里的三位客人。 (三)人物外貌描写的对比作者对这三位客人分别从肖像、语言和动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但是对不同人物的描写都各有侧重,侧重于描写他们最具特点的方面。抓住人物最具特点的方面进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对比的方法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有什么不同。 1、先从肖像描写的角度来看例如: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最详细的是谁?——左拉。 这说明了在长像上,左拉最有

描写得最简单是谁?——屠格涅夫。只有“白皙的脸” 特点,最容易让人感知其形象。     2、再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来看在语言描写上作者对三位客人都没有具体地写谈话的内容,但却通过自己的概括和评价,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各自的声调和口才。他的这些概括和评价同样具有鲜明的对比,具体来看: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地3和4段,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屠格涅夫的语言。(注意他用的都是评价性的话语。) 例如:屠格涅夫:(声调)犹豫,具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说明他说话很形象、生动。【生动性】     3、在动作描写上,作者也是有详有略,哪一个人的动作、姿态最有特点,就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我们仅仅从他们坐的姿态来看:(文中的“[ ]”) 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 坐姿 都德:“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左拉:“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同样是描写坐姿,同样是坐在沙发上,屠格涅夫和左拉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仰坐,一个是歪坐,作者赋予了他们各自的动作,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又向我们靠近了一步。作者对动作的精彩描写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再多读几篇课文,把它们找出来,细细的体会。    (四)人物性格分析     1、第一个来的是屠格涅夫,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和第4段,从中我们来归纳一下屠格涅夫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理想狂热,事业心强,博学多识等。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位来的都德。作者是如何从对屠格涅夫的描写过渡到对都德的描写的呢?他用了哪一个词?——“过了一会儿”。 “他一来就谈起巴黎,……一切人和一切事……” 善于言谈。 “他举止活跃,……南方人的特征。” 性格活跃、充满活力。 板书:都德:善于言谈,性格活跃。     3、最后一位来的客人是左拉。作者又是通过哪个词来进入对这个人的描写?——“接着来的”。     在第7和第8段中,作者写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寡言 “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也很温和。” 温和 “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聪慧、坚强。 板书:左拉:寡言,温和,聪慧,坚强。     4、作为主人的福楼拜,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9段。“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好客:表现在第二段“立刻”,“他总是亲自去开门”。第十段“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段“……他可以用一句话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四)小结我们学完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欣赏其中的人物描写,而是学习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作文练笔中为己所用,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五)作业布置     学习莫泊桑描写人物的方法,对预习作业第4题中的人物描写进行修改,看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法)

肖像 语言 动作 议论评价 性格

屠格涅夫: 脸 生动性

都德:身材、脸、鼻子、嘴唇 概括性       头、头发、眼睛、胡须 跳动性

左拉:头、头发、眼睛、胡须 温和性 寡言、温和、       聪慧、坚强

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自主、协作、探究。五、教学准备教材、工具书。六、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二)整体感知课文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2.朗诵欣赏。3.学生诵读课文,注意停顿。(三)翻译理解课文1.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2.翻译课文,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3.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性格。(四)成语积累与运用。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五)主题探讨1.提示:课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2.课文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作特点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七)课堂练习词义,语气。(八)读书名言(九)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2.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相关文章

15、凤蝶外传

[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凤蝶的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科技小品文的写法。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动物的感情。要注意对文章层次的划分,进而了解凤蝶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9

课前:布置预习 1、课下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2、自己解决字词。 3、在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用铅笔画出来。 4、读课文至少两遍

初二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

初二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新闻两则》选自《人民日报》。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理论诗人、书法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木兰诗》课堂实录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点一生读课文。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

2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八(上)课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7  咏月诗三首

7  咏月诗三首【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11.邓稼先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杜甫律诗五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感情。 2.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这是一篇居里夫人的的随笔,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向世人敞开了科学家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居里夫人坚韧顽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六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l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l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9《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3.把握小说主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情节的把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通过自我复习,检查等方式巩固本单元的字词常识。2.梳理单元内容,通过分析《谈生命》明确散文阅读方法3.直击中考:通过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类文章

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阅读答案

  母子连心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也不是单纯母爱的体现和延伸,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反思

思有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

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进行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主题班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为振兴祖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奋发读书的远大理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谁多谁少

活动目标: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活动准备: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小班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2. 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能根据歌词内容配上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3. 学唱歌曲,加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交通标志、玩具汽车

高三《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设计思想的实现   根据教学设计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高中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衔接,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整体性。如:以动物细胞为例复习和回顾高二相关知识点

Unit3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把Unit3结束了,觉得上地有点急,第三单元的单词应该说是在比较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把pineapple, watermelon能记住是很难的

信息技术《奇异的绘画天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奇异的绘画天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二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

钞字的读音和意思

  钞,读音:[chāo]  部首: 钅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9  五笔86: qitt  五笔98: qitt  仓颉: opfh  笔顺编号: 311152343  四角号码: 897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地理组 万思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