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词二首
2021-11-09 05:31:05 8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培养朗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三位一体(意象——主旨——感悟)的阅读教学思想与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朗读;领会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对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课外撷英 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课外查找与雪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说出与雪相关的诗词名句。
2.激发情感 导入新课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喜欢那漫天飞舞、使世界纯净美好的雪,留下了咏雪的绝唱。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沁园春·雪》。(教师板书并简介题目。)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这首词可以说是毛泽东诗情才智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一次集中的艺术的显现。那么诗人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呢?从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沁园春·雪》。
3.书声琅琅 才华展示
(伴随优美的画面与动听的乐曲,我们仿佛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就站在塬上眺望中华大地,心中油然生起种种情愫。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师范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
教师与同学做适当的点评。
4.讨论释疑 师生赏析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同学们非常地投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这无疑为理解词的内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现出惊人的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遣词造句,准确而生动,以极少的笔墨画出了万里江山的壮美。
分组讨论:炼字、内容、修辞、表达、写法等。
共同讨论“惜”字包含哪几种意味。
在师生共同感受意境之中,体悟本词的语言艺术之美。
封、飘、望、惟、顿、舞、驰、欲、竞、折、惜等词语的运用(电脑显示);比喻、拟人、对偶、互文、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加强了表现效果。
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写法的运用,使文章笔生波澜、摇曳多姿。
5.对比阅读 知识迁移
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6.教师总结 整体感知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描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作者以雄视千古的豪情,有力地收束了全篇,点明主题。历史上所有的英雄都已成为过去,真正能建功立业而又有文采的英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这是诗人感情奔放的顶点,是对新时代的歌颂,是对人民、对阶级的歌颂,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无限乐观,对祖国未来的自信。
7.作业布置
小作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